媒体报道
《农民日报(客户端)》河南:科技服务赋能麦田春管

2025-02-16 13:11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杨晰然

作者:张培奇 范亚旭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2月14日,在位于河南省兰考县考城镇的高标准农田内,不少农户趁着气温回升,开始对小麦进行田间管理。“人勤地生金,麦田春管不能偷懒,农技人员经常性地来地里指导,小麦打药、施肥、浇水等管理工作都给讲得明明白白的,加上平时积累的种地经验,小麦丰收不在话下。”正开着植保机准备给麦田打药的兰考俊领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姚俊岭高兴地说。

      时下,中原大地8500万亩小麦陆续返青,春季田间管理工作由南到北陆续展开,河南省各地抢农时、抓田管,落实落细各项夏粮稳产增产举措。2月14日上午,2025年河南省农科系统春管科技服务行动在兰考县正式启动,组织全省农科系统70个服务团近千名专家,开展“赴百县、入千乡、进万村”春管科技服务行动,落实好整乡整县整市大面积单产提升措施,为夏粮丰产丰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兰考县考城镇南翟庄村田间,小麦科技服务团的专家们手持测量仪器,仔细查看小麦苗情、土壤墒情,并根据不同地块的实际情况,为农户提供精准服务。“小麦返青期是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大家要注意控旺促弱,确保苗情稳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科技服务团团长何宁正耐心地向农户讲解着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我们将依托智能化监测平台动态跟踪苗情变化,在小麦返青、拔节、抽穗等关键生育期,实行技术人员包片负责制,确保每项技术措施落实到户、指导到田。”

      “以前种地全靠经验,现在有了专家的指导,心里踏实多了。”种粮大户郝念笑着说。作为黄泛区农场锐垦公司驻兰考基地负责人,郝念对科技服务团的指导充满期待。他介绍,去年在省农科院的技术加持下,进行了测土配方,缺啥补啥,推广“宽窄行”种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真正解决了诸多农业生产技术方面的难题,基地的小麦产量和收益实现了双提升,小麦平均亩产从900斤提升至1200斤。

      在兰考县考城镇高标准农田万亩方项目区,成片的麦田整齐划一,田间道路、灌溉设施一应俱全。“这里曾是分散的小块农田,经过土地整合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省农科院院县共建小麦、土肥、植保等团队支持下,我们成功打造了一个万亩规模的种子繁育基地,主要种植的是省农科院培育的优质小麦品种‘郑麦136’。”郝念说,“去年,基地不仅保障了农民每亩800元的保底收益,还额外给予每亩100元的分红,带动群众增收120余万元。”

      “春季小麦生产管理是奠定丰收基础的决定性阶段。”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处处长李秀杰告诉记者,今年全省小麦苗情整体较好,但春节前全省气温持续偏高,部分麦田出现旺长和假旺长现象,抗寒抗冻能力较差,所以今年春季田间管理要因地因苗、科学施策,以控旺长、防干旱、防冻害、防病虫草为重点,立足一个“早”字,突出一个“防”字,落实一个“细”字。

      为助推河南省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王强代表省农科院发出“全省农科系统春管科技服务行动倡议书”,明确依据当下春季不同阶段田间管理的重点任务,分产业、分区域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多学科融合科技服务团队,科学制定夏粮防灾减灾和稳产增产技术措施,重点深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示范基地生产一线,开展“点对点”对接和服务,确保科技服务工作不掉线、技术指导培训不断档。

      “农时不等人,全省农科系统70个科技服务团队要立即投入行动,早培训、早指导、早管理、早谋划,做到技术人员到户、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第一时间将措施落实到位。”在春管科技服务行动启动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周卫强调,全系统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提高站位、主动担当,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扎实做好春管科技服务,有力支撑全省粮食稳产增产,全力以赴打赢全年粮食生产实现丰产丰收的“第一仗”。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培奇 范亚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