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6 08:58:25 农业科技
三年携手深耕,硕果盈枝待检。2025年11月24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组织考评专家组对正阳县“2025年度现代农业科技综合共建县”工作进行实地考评。此次考评由河南省农科院原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卫文星带队,研究员李保全、吴政卿等专家组成考评组,省农科院推广处马政华科长陪同。正阳县主体责任单位负责人、各任务负责人、群众代表及新型经营主体代表等共同参与。

作为院县共建的核心阵地,正阳农业根基深厚、主导产业优势突出。这里不仅是中国花生之都、中国富硒花生产业化基地,花生耕种收管全程机械化水平稳居全省前列;小麦产业同样优势明显,产量与品质双优。同时,正阳还是全省优质生猪生产第一大县、全国生猪调出第二大县及全国肉类生产百强县,为共建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考评汇报会上,卫文星研究员首先肯定了双方合作的战略意义。他指出,正阳是省农科院重要合作阵地,已成功入围农业农村部首批24个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本轮院县共建聚焦花生、小麦、生猪三大主导产业,推动绿色种养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效益化、全链条化高质量发展,目标是实现品牌打造与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将正阳建成我省农业现代化的典型示范样板,为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引领。

经过三年深耕细作,院县共建依托省农科院花生研究所为牵头单位,联合植保所、小麦所、加工中心、畜牧所等7家单位协同攻关,在产业发展各环节取得扎实成效。
为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共建双方着力建立标准化基地,打造优质供应链。期间推广豫花37、郑麦1860等花生小麦新品种及配套技术36项,打造花生、小麦“1+N”技术引领性示范区,以黄磊家庭农场为核心集成优质品种与高效种植模式;建成“种植+循环+数字”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后,高油酸花生平均单产为350kg-380kg,小麦示范区2025年实现百亩方亩产650公斤。三年来累计辐射推广优质品种及配套技术210万亩,为当地增加经济收入3.2亿元。
在产业链延伸方面,双方强化科企联合,积极推广新技术、研发新产品。与正花食品、西施食品等企业合作建设深加工示范基地,三年来合作企业新增销售额3324万元,实现利润352万元;正阳县新天地草业、正阳天乐构建“种养+作物还田”绿色循环模式,花生秸秆利用率超90%,畜禽粪污利用率达95%以上。养殖业同样成果丰硕,2025年生猪出栏7800头,成活率达97.5%,新增经济效益1582万元。正阳花生年电商销售额更是突破8亿元,打通了产业增值“最后一公里”。
为提升产业整体价值,共建工作还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加强品牌建设。通过打造正阳小麦、花生、生猪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引进7个优质品种、39项先进技术,建设2个智慧农业点,开发加工产品20余种;河南邦农种业、河南正花食品、正阳新天地草业等企业分别入选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

为全面检验共建成效,考评期间专家组深入一线阵地调研。在新天地草业,实地察看花生秸秆利用及牛羊全混合日粮系列产品;在正花食品,观摩花生深加工产品生产线并品鉴特色花生产品;在正阳天乐生物,了解花生秸秆、猪粪加工有机肥的循环利用过程……每一处产业场景都生动勾勒出正阳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蓝图。
此次考评不仅是对过去三年院县共建成果的全面检阅与系统总结,更是院县携手迈向新征程的起点。回望这三年,正是院县共建的深度融合,让正阳实现了从农业大县向产业强县的转型突破。未来,院县将继续秉持初心、深化合作,以科技赋能为纽带,巩固拓展共建带来的产业升级成果,让“共建模式”持续释放科技红利,让正阳农业现代化的示范样板在合作中愈发坚实,为县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写下更多共建共赢的生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