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河南日报客户端》:不上化肥不打药 水稻亩产近千斤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运海

  “经专家测产,这块地稻谷产量495.99公斤。”

  9月30日,省农科院与潢川县在魏岗乡余店村举办“院县共建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优质水稻郑稻C42测产观摩会”。当专家宣布测产结果时,现场响起热烈掌声。

  一般水稻亩产都超过500公斤,这产量值得大家如此激动吗?

  这块水稻田的承包者张建松说:“当然值得!这是有机水稻产量重大突破,是我种有机水稻以来最高亩产。”

   今年60岁的张建松是当地有名的有机水稻种植大户。2010年,他流转土地3000亩,尝试种植有机水稻。他说:“我想采用传统的方式种地,不上化肥,不打农药,生产出更健康、更安全的有机大米,让老百姓吃着放心。”

  但事与愿违。第一年有1000亩地几乎绝收,其他地平均亩产稻谷只有200公斤左右。结果当年赔了50万元,此后连赔3年。很多人劝他说:“不上化肥地不壮,不打农药虫草多,咋能高产?咋能挣钱?”

  张建松不信这个邪:难道不上化肥、不打农药,有机稻真种不成?

  他觉得自己种地的方法可能有问题,便到处寻经。当时,省农科院在豫南推广种植紫云英、毛叶苕子等绿肥。他尝试种植几百亩,同时,采用稻鸭共养模式,果然效果很好,亩产提至300公斤。他说,种植紫云英和毛叶苕子,能吸收空气中的氮和二氧化碳,把氮素和有效碳固定在土壤里,确保水稻生长的营养。采用稻鸭共养模式,在稻田放养鸭子,既吃虫吃草,鸭粪也可肥田,鸭子卖了还能挣钱。

  但多年来,张建松种植的有机水稻亩产一直徘徊在300公斤。为何产量提高不上去?经多方请教,大家普遍认为可能品种有问题,有些高产的品种可能不好吃,而有些好吃的品种可能不高产。于是,去年他尝试种植200亩郑稻C42。

   郑稻C42是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省农科院研究员尹海庆团队培育的水稻新品种。团队成员、省农科院粮作所水稻室主任王亚介绍说,郑稻C42是省农科院粮作所选育出的优良食味香型粳稻新品种,2022年通过河南省审定。这个品种米粒晶莹透明,外观好,食味优,达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2级标准,突出的特点是抗倒伏,产量高,适应性强,在豫南罗山、息县、淮滨、光山及豫北原阳、濮阳等地都有种植。示范推广3年来,一般亩产均在600公斤以上,高产田每亩可达700公斤以上。

  生产管理中,张建松严格按照专家的建议和有机水稻的管理标准,将紫云英翻盖到田里当绿肥,坚决不上化肥、不打农药。如果水稻田长草了,就人工拔草。他自己还有养牛场,经常根据需要上牛粪。正因为采取了这些措施,这块稻田才达到了理想的产量。

  省农科院粮作所所长程泽强说:“科学家研发培育水稻新品种,种植大户推广应用,是一种有效、有潜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未来我们将持续加强水稻科技创新和联合公关力度,采用新技术、新模式共同培育我省水稻新品种。积极构建优质稻米+绿肥产业样板和稻-鸭(渔、菌)共生综合种养产业样板,促进稻米产业成果转化,让生态农业赋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