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坛
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对策
  水稻条纹叶枯病最早在日本发生,朝鲜、苏联也有分布,病害播及于我国北方、南方16个省(市、自治区),是近几年一种新上升的重大病毒性病害,对水稻生产的危害极大。2004年河南、江苏、山东、安徽等省灰飞虱虫量基数大、带毒率高、发生范围广,由此传毒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形势十分严峻。河南省沿黄稻区近三年来该病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其危害面积不断扩大,如不加强防治,将对该区水稻生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一、发病症状      苗期发病:心叶基部出现褪绿黄白斑,后扩展成与叶脉平行的黄色条纹,条纹间仍保持绿色。不同品种表现不一,糯、粳稻和高秆籼稻心叶黄白、柔软、卷曲下垂、成枯心状。矮秆籼稻不呈枯心状,出现黄绿相间条纹,分蘖减少,病株提早枯死。病毒病引起的枯心苗与三化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相似,但无蛀孔,无虫粪,不易拔起,别于蝼蛄为害造成的枯心苗。   分蘖期发病:先在心叶下一叶基部出现褪绿黄斑,后扩展形成不规则黄白色条斑,老叶不显病。籼稻品种不枯心,糯稻品种半数表现枯心。病株常枯孕穗或穗小畸形不实。   拔节后发病:在剑叶下部出现黄绿色条纹,各类型稻均不枯心,但抽穗畸形,结实很少。   二、传播途径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病毒病的一种,侵染水稻及禾本科等15种植物。该病毒仅靠介体昆虫传染,其它途径不传病。介体昆虫主要为灰飞虱,一旦获毒可终身并经卵传毒。病毒在带毒灰飞体内越冬,成为主要初侵染源。在大、小麦田越冬的若虫,羽化后在原麦田繁殖,然后迁飞至秧田或本田传毒为害并繁殖,水稻收获后,迁回冬麦上越冬。水稻在苗期到分蘖期易感病。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灰飞虱发生量、带毒虫率有直接关系。春季气温偏高,降雨少,虫口多发病重。稻、麦两熟区发病重,大麦、双季稻区病害轻。   三、防治措施   1、防治策略。农业防治为基础,治虫防病抓关键,秧田药控为重点。治前期保后期,速效与长效相结合,辅以病毒制剂,确保防治效果。各地植保部门应就当地品种调控、栽培措施及作物布局等农业防治技术提出指导意见。同时要以秧田防治灰飞虱为重点,阻断毒源传播,减轻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   2、防治技术。(1)三治三保:即治田边杂草保秧田,治秧田保大田,治苗保穗。达到压低虫量、阻断虫源的目的。(2)药控技术:①以治虫阻断毒源为关键,对稻田要普治灰飞虱,同时治理田边禾本科杂草,特别是晚插稻田要严格控制灰飞虱的发生,选用大功臣(吡虫啉)、蚜虱净等防治传毒媒介灰飞虱。②对已经发生条纹叶枯病的田块,要及早施药进行缓解和控制。选用河南省农科院水稻研究室近年研制的抗病毒复配剂“狂扫”,每亩用250ml兑水30kg喷雾1-2次,可有效抑制该病的发生蔓延。   3、选用抗病品种:水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有差异。在生产中利用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目前,沿黄稻区抗病性较强的品种有:H301、黄金秀、郑稻11号、白香粳等。                       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水稻研究室                        尹海庆                          2004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