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坛
切实把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工作重视起来
  水稻条纹叶枯病最早在日本发生,朝鲜等地也有分布,病害播及于我国北方、南方16个省(市、自治区),是近几年一种新上升的重大病毒性病害,对水稻生产的危害极大。2002年以来,江苏、山东、安徽以及河南省沿黄稻区灰飞虱虫量基数不断增加、发生范围不断扩大,由此传毒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形势十分严峻。河南省沿黄稻区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其危害已发展到豫南稻区,如不加强防治,将对我省水稻生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一、发病症状   苗期发病:心叶基部出现褪绿黄白斑,后扩展成与叶脉平行的黄色条纹,条纹间仍保持绿色。不同品种表现不一,糯、粳稻和高秆籼稻心叶黄白、柔软、卷曲下垂、成枯心状。矮秆籼稻不呈枯心状,出现黄绿相间条纹,分蘖减少,病株提早枯死。病毒病引起的枯心苗与三化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相似,但无蛀孔,无虫粪,不易拔起,别于蝼蛄为害造成的枯心苗。   分蘖期发病:先在心叶下一叶基部出现褪绿黄斑,后扩展形成不规则黄白色条斑,老叶不显病。籼稻品种不枯心,糯稻品种半数表现枯心。病株常枯孕穗或穗小畸形不实。   拔节后发病:在剑叶下部出现黄绿色条纹,各类型稻均不枯心,但抽穗畸形,结实很少。   二、传播途径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病毒病的一种,侵染水稻及禾本科等15种植物。该病毒仅靠介体昆虫传染,其它途径不传病。介体昆虫主要为灰飞虱,一旦获毒可终身并经卵传毒。病毒在带毒灰飞体内越冬,成为主要初侵染源。在大、小麦田越冬的若虫,羽化后在原麦田繁殖,然后迁飞至秧田或本田传毒为害并繁殖,水稻收获后,迁回冬麦上越冬。水稻在苗期到分蘖期易感病。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灰飞虱发生量、带毒虫率有直接关系。春季气温偏高,降雨少,虫口多发病重。稻、麦两熟区发病重,大麦、双季稻区病害轻。   三、防治措施   有效控制灰飞虱虫量,是防止传毒的重要措施。采取治麦田、保秧田、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的办法,多个环节控制灰飞虱虫量,防止传毒。   1、兼治麦田:加强麦田灰飞虱的查测工作,如果麦田一代灰飞虱虫量较高,要结合小麦穗期病虫防治,兼治一代灰飞虱成虫。   2、药剂拌种:采用药剂拌种能有效地控制苗期灰飞虱等虫害的为害。具体为在浸种捞起后,每公斤稻种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3克加少量水溶解后均匀拌种,然后催芽播种。   3、秧田防治:秧田期一代灰飞虱成虫防治是控制前期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关健,而且可以减轻大田防治压力。秧苗立针期后,如果灰飞虱在迁入盛期内,要立即开始防治,后每隔3?5天防治一次。移栽前2?3天用好起身药,做到带药移栽。   4、大田防治:二、 三代灰飞虱若虫、成虫刺吸分蘖期和孕穗期稻株,也能造成植株发病,由于水稻后期补偿能力小,危害性也较大,因此做好二、三代灰飞虱防治工作十分必要。在二、三代灰飞虱卵孵高峰至低令若虫高峰应进行药剂防治。   灰飞虱的防治:可选用持效性好的农药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锐劲特悬浮剂800倍液进行均匀喷雾;或上述药剂与速效性强的农药敌敌畏进行混用,确保防治效果。   病毒病的防治:一旦在秧田或大田发现水稻条纹叶枯病症状,加强田间管理,特别是不能长时间深水灌溉,适当排水凉田,结合使用生长调节物质,促进根系发育生长。同时,及时喷施防病毒药剂(如狂扫、宁南霉素等),以提高植株抗病毒能力,减轻危害程度。   5、农业措施:在生产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期推迟播种,结合使用抛栽、肥床旱育等轻型栽培措施,将播种期推迟至5月15日左右,以后采用中苗移栽或小苗抛栽的办法。这样能有效避开一代灰飞虱迁飞传毒高峰。另外,尽量选择虫源量少、周围环境清洁的田块作秧田。有条件的可将秧田集中连片,避免在麦田地头一家一户孤立育秧。   6、选用抗病品种: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程度在不同水稻品种之间的差异较大,在生产中利用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一般糯稻发病重于晚粳,晚粳重于中粳,籼稻发病最轻。籼稻中一般矮秆品种发病重于高秆品种,迟熟品种重于早熟品种。目前,沿黄稻区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及新苗头有:水晶3号、黄金秀、H301、白香粳以及郑稻11号、郑稻18号等。             河南农科院粮作所 尹海庆 200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