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宣传
红色精神永流传,巾帼力量撼人心——园艺所开展《大别山的女儿》观影活动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2025年4月23日,园艺研究所20余名党员职工开展《大别山的女儿》主题观影活动。

     “山山埋忠骨,岭岭铸忠魂。” 电影《大别山的女儿》以细腻的镜头和磅礴的叙事,将大别山革命老区中一位平凡女性的不平凡故事娓娓道来。影片不仅是一部历史的再现,更是一曲献给巾帼英雄的赞歌,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女性力量的坚韧。

       一、信仰如山:用生命诠释忠诚

       影片中,女主角李玉梅从一名普通农村妇女成长为坚定的革命者,她在白色恐怖下传递情报,为游击队筹盐筹粮,她的选择诠释了什么是“苟利国家生死以”的信仰。大别山的女儿们,正是千千万万无名英雄的缩影——她们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国重任。

       二、情怀如河:以小见大的家国叙事

      导演并未刻意渲染宏大战争场面,而是通过女主角与乡亲们的情感羁绊展现军民鱼水情。例如:李玉梅的好友得知自己丈夫是叛徒后,从痛苦疯癫到最终坚定革命信仰,坚持与敌人展开英勇斗争;李玉梅教导女儿要对党忠诚,长大成为一名坚定的革命战士,这些细节让我们想起“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的老区精神。影片告诉我们:英雄并非天生,而是源于对脚下土地和人民最朴素的爱。

      三、传承如炬:新时代的思考

      影片对地域特色的挖掘令人称道。大别山区的夯土建筑、山地梯田、民间歌谣等文化元素不是简单的背景板,而是融入叙事肌理。女主角用山歌传递情报的情节设计,既符合历史真实,又富有艺术感染力。导演对当地方言的保留也增强了影片的质感,那些带着泥土味的乡音,让革命叙事摆脱了概念化的窠臼。展现了革命根据地留守党员干部的坚定立场以及大别山地区人民群众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更彰显了大别山共产党员对党忠诚,勇于担当,不惧牺牲的大别山精神。

     观影后,大家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科研工作人员,我们或许无需抛头颅洒热血,但可以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在逆境中永不言弃,将“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奉献”的大别山精神化为行动,以英雄之光,照亮平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