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0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联合兰考县人民政府在兰考县共同举办院县共建 “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项⽬—梨优质⾼效标准化⽣产技术现场观摩会。此次观摩会旨在集中展示梨新品种、新模式以及梨高效栽培与品质提升技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处副处长邵运辉,兰考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武军,兰考县林业服务中心赵冬、兰考县科技局黄彩霞、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梨团队成员等专家领导出席了本次会议,百余名合作社成员及种植户一同参与了此次观摩活动。
作为标杆示范县,兰考过去在梨产业发展进程中,曾面临品种滞后、栽培模式落后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梨产业的提质增效,也影响着农民的增收致富。自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与兰考县开展院县共建项目以来,针对梨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梨科研团队依靠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做为技术依托,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并提供优良品种,有效破解了当地梨产业发展的困境。
项目推广的梨树省力密植栽培模式,实现了3年丰产4年高产,且具有省力省工、便于机械化作业的优势;“V”字形栽培模式则具备早丰产、产量高、管理简单省力省工、便于机械化作业等特点,同时还拥有“三高”(优质商品率高、工作效率高、效益高)、“二抗”(抗风、抗病虫)和“一优”(果品优质)的显著优点。这些先进栽培模式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兰考梨产业向轻简化、标准化农业方向迈进,显著提升了果品品质和经济效益,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实地测产数据更印证了技术成效。在兰考县三义寨乡丁圪垱村仟盛果园,专家组对15亩 “华山”梨品种进行随机5点取样测产,结果显示示范区平均单株产量达18.6kg,亩产量3106.2kg,在成熟前10天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就达到了12.5%,优质果率87.3%,各项指标均表现突出,达到了丰产优质的效果。
兰考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武军在致词中表示,梨产业是兰考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支柱产业。多年来,通过院县共建的深入合作,在省农科院的大力支持下,当地梨产业依托新品种、新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下一步,将继续扩大合作深度与广度,将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全力推动梨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益迈进。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仁果类(梨)研究室主任,河南省科技特派员郭献平介绍,省农科院通过高光效树形、花果精细管理、水肥一体化与养根沃土等技术,结合物理与生物防治病虫鸟害及果品贮藏管理,配合新品种升级迭代,让当地梨产业产量稳步提升,果品获市场广泛认可,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种植户生产积极性显著增强。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副所长、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站长王东升研究员指出针对兰考梨产业难题,科研团队通过新品种、新模式、高效栽培与品质提升技术攻关,不仅大幅提高当地生产力,更实现化肥使用量减少17.9%、农药施用量减少23.1%,既契合绿色发展理念,又切实提高种植户收入,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兰考县仟盛种植专业负责人杨东波反映,通过省农科院和县政府专家指导和品种更新,梨的品质和产量上去了,收入大大增加,梨产业已成为增收致富的“金果子”。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处副处长邵运辉在总结讲话中指出,省农科院以科技为支撑,以创新为动力,全面助力兰考县梨产业提质增效与转型升级,为兰考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了强劲的科技动能。
此次梨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现场观摩会的举办,是兰考梨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缩影,更是院县共建模式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生动实践。在院县共建的有力推动下,“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持续为兰考梨产业增产量、提质量、亮品牌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