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2日,我所与河南农业大学联合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BMC Plant Biology》(中科院2区,TOP期刊,IF=4.8)发表题为“Integrative analysis of different low-light-tolerant watermelon lines in response to low-light stress”的研究论文。本研究阐明了不同基因型西瓜对弱光的响应机制,为耐弱光种质资源的创制与新品种培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西瓜是全球重要的葫芦科作物。低光胁迫会因引发多种生理紊乱而抑制植株生长,这已成为中国北方地区保护性栽培西瓜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该研究选取低光耐受型(HY-25)和低光敏感型(DQ-22)两个品系,通过生长表型分析、光合指标测定、碳水化合物代谢评估、RNA测序(RNA-seq)以及叶片中光合与生长素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检测,对比低光胁迫与正常光照条件下的差异。
低光处理显著抑制了西瓜幼苗的生长发育,其中DQ-22植株的抑制程度更为明显。与HY-25植株相比,低光处理后DQ-22植株叶片的生物量积累减少,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DQ-22株系在叶片中表现出光合速率(Pn)大幅下降(达81.32%)和光系统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21.10%)。基因表达分析显示,与HY-25叶片相比,DQ-22叶片中参与光捕获的叶绿素蛋白复合体、光系统II、光系统I通路、光合电子传递及F型ATP酶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此外,在低光处理条件下,耐受株系(HY-25)中光合器官碳固定、卟啉代谢及生长素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敏感株系(DQ-22)。
在读博士研究生马肖静为第一作者,我所赵卫星研究员和河南农业大学董韩教授、张涛副教授为通讯作者,我所李晓慧副研究员、高宁宁副研究员参与部分研究工作。本研究得到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25)和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241100110200)等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4084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