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所在牡丹组织培养技术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Establishment of a complete in vitro micropropagation and plant regeneration system for Paeonia suffruticosa ‘Hongxialanman’ by inducing dormancy-like bud formation” 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中科院1区,Top期刊,IF=6.2)。该成果成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牡丹组织培养技术体系,为解决牡丹繁殖难、育种效率低的产业瓶颈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
牡丹是我国著名观赏花卉,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在化妆品、油用等领域也具有重大潜力,是重要的经济林木。但是,其传统的繁殖方式(嫁接)存在周期长、效率低等问题,而组织培养技术又因移栽存活率低、再生体系不完善,始终未能实现产业化应用。此项最新研究通过创新性地诱导“类休眠芽”形成,成功破解了这一难题。
研究团队以腋芽作为外植体,系统优化了各阶段培养条件,实现了增殖、生根、炼苗移栽的完整技术体系,特别是发现“类休眠芽”的形成对炼苗移栽至关重要,是决定试管苗成活的必要条件。同时,该研究实现了从叶柄外植体高效诱导愈伤组织并再生不定芽体系,为利用牡丹其他组织材料进行快速繁殖和遗传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研究成果不仅标志着牡丹离体微繁殖与植株再生系统的成功建立,更为其实现工厂化种苗繁育和生物育种奠定了核心技术支撑。
我所符真珠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张和臣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洛阳农林科学院王二强、王晓辉,我所园林花卉团队相关成员参与了研究工作。本研究得到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Z20241471128)、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专项(2023TD15)等项目资助。
文章链接:https://authors.elsevier.com/sd/article/S0926-6690(25)015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