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将至,气温逐渐回升,我省大麦陆续返青起身,正是抓好春季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的关键时期。目前我省大麦苗情长势总体向好。但由于温度较往年持续偏高、暂时无有效降水,部分播期偏早、播量较大的田块出现旺长,同时晚播麦田或播种粗放地块单株分蘖较少、次生根活力弱,个别地块病害、虫害及草害随着温度升高而加重。因此,河南省甘薯杂粮体系及时发布我省大麦春季田间管理指导意见,各地种植户因地因苗施策,加强分类管理、优化群体结构、控旺促弱转壮,增强大麦抗逆能力,夯实稳产丰产基础。
一、早春及时镇压。春季镇压可弥封裂缝,沉实土壤,减少水分蒸发,促进根土密接,增温保墒,控上促下。对于旺长或有旺长趋势的麦田,返青期趁早镇压,抑制地上部生长,促进根系下扎,实现控旺稳壮。对于耕种粗放、坷垃较多、秸秆还田质量差导致土壤不实的麦田,早春及时镇压,可避免冷空气侵入分蘖节附近冻伤麦苗。对于没有灌溉条件的丘陵旱地麦田,及时镇压,可促使土壤下层水分向上移动,起到提墒保墒的作用。
镇压要做到“三不压两注意”,即土壤过湿和盐碱涝洼地不压,霜冻麦田不压,已经拔节麦田不压,注意掌握镇压力度,注意机械行走速度,确保镇压质量和效果。
二、因地因苗科学运筹调控肥水。因苗因墒科学开展节水灌溉,保证大麦春季正常生长的水分需求。墒情较差且可能影响大麦正常返青的麦田,土壤解冻后及时补灌,抗旱保苗,浇水后及时划锄,提高地温,破除板结,保墒防冻。对于麦田整地不匀,土壤疏松,出现吊脚苗,叶部有干枯现象,且无分蘖或分蘖少,抗性弱易感染病害。这类苗应趁早在返青期浇水追肥,亩追肥尿素8-10kg,沉实土壤,促进苗情转好。对已经旺长或有旺长趋势的壮苗麦田,若底墒适宜可将追肥浇水时间推迟至拔节后期,亩追肥尿素6-8kg。早春浇水应选择日均温度5℃以上晴好天气的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小水细浇,防止大水漫灌。大麦拔节孕穗期是水分需求量较大,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时宜采用滴灌、微喷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灌溉措施,每次灌水量不超过40m3/亩,抗旱防冻,促进大麦穗部正常发育。
三是尽早防除田间杂草。目前大麦田间杂草以禾本科杂草为主,且早熟禾、多花黑麦草居多。禾本科杂草达到每平方米1株以上,每亩可用75%异丙隆可湿性粉剂180g-250g,或5%唑啉草酯乳油100ml-120ml,加水30-50kg喷施;对于禾本科杂草和阔叶类杂草交互生长地块,可用5%唑啉草酯乳油80ml与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35ml,加水30-50kg喷雾;也可用异丙隆200g与20%氯氟吡氧乙酸30ml和20%二甲四氯40g混用,对水均匀喷雾。
四是监测田间病虫害。目前我省大麦田重点防治纹枯病、条锈病等病害,同时气温回升快,降水量少,田间麦蜘蛛、蚜虫、地下害虫陆续进入始发期,应加强监测和防控,根据田间病情预测预报,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降低病虫基数,减缓春季为害。对于条锈病叶达1%或白粉病达10%的田块,应及时用20%三唑酮乳油等药剂,对病叶及周围喷雾,以防传播扩散。大麦纹枯病、全蚀病等根部病害,每亩可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g~30g,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g,每亩加水50kg喷雾,注意将药液喷施在茎基部!
五是严防“倒春寒”。春季气温回升快、波动大,极易发生“倒春寒”和晚霜冻害。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寒流来临前,对土壤暄松、尚未拔节的麦田及时进行镇压,对墒情不足的麦田提前进行灌水,改善土壤墒情、调节土温和近地层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变幅,预防春季冻害发生。一旦发生冻害,要及时灌水追肥、叶面喷肥。对倒春寒冻害严重的麦田要及时追施速效氮肥,每亩可追施尿素5-10㎏,如遇干旱与冻害交加的情形,追肥时要结合浇水抗旱,促使其发根和分蘖,争取高位分蘖成穗,减轻冻害的损失。
河南省甘薯杂粮产业技术体系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