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大象新闻》:科技兴农—优特计划优质秋粮专项助力西华县玉米高质量发展

为落实优质秋粮专项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河南省夏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9月9日在周口市为落实优质秋粮专项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河南省夏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9月9日在周口市西华县召开了“河南优特计划优质秋粮专项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应用现场观摩会”。西华县召开了“河南优特计划优质秋粮专项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应用现场观摩会”。

出席的领导专家有: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李秀杰、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魏国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推广处副处长陈琼、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程泽强、西华县人民政府县长马昭才、副县长马凯歌、周口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安进、周口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杨青春、西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童莉丽、西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张敬超以及优质秋粮专项团队骨干成员、西华县农业农村局、西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相关领导及技术人员和企业、玉米种植大户等,共同见证在多方合作下的玉米示范基地的优异成绩。

现场,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魏国强表示:“优质秋粮大面积单产提升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应用项目,展示了确保秋粮高产稳产的抗逆耐密品种、主推关键技术、集成增产模式和主要配套措施。省级科研推广部门+县级科研推广单位+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种粮大户,围绕大面积单产提升的一系列动作和打法,为河南省今年秋粮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闯出了新路、增添了光彩。”

在此之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研究员谢瑞芝、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研究员站长张国彦、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研究员鲁振、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刘天学、库丽霞组成的测产组对西华县示范区玉米进行现场测产,结果显示:本次玉米示范区新品种郑单819的平均产量达到了912.38公斤/亩,郑单6161的平均产量达到了882.68公斤/亩,项目区的平均产量为897.53公斤/亩。测产组长谢瑞芝表示:在今年河南的极端天气下,夏玉米生长面临多重气候挑战,播种期受高温干旱影响,播期拉长,苗情较复杂。进入孕穗期,高温干旱持续时间长,降雨量偏少,导致玉米雌穗和雄穗分化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但是,项目示范区强化整地质量,重视一播全苗、适时化学调控、落实“滴灌水肥一体化”、“一喷多促”等多项技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确保了秋粮生产的稳产增收。

观摩会现场,一望无际的玉米长势十分喜人,参观人员先后观摩了品种展示区、栽培模式展示区和高产示范区,对主推品种增密、产中核心技术模式、技术集成及高产攻关方、配套植保、土肥、信息关键技术、产后加工收储关键技术等进行详细了解。

项目负责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乔江方介绍:专项实施以来,以3个国家级、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龙头企业和2个产业强镇为重点,在济源、焦作、新乡、濮阳、鹤壁、开封、商丘、漯河、驻马店、周口等地市开展秋粮单产提升示范区建设,科技服务覆盖全省20个县区(市)。主要工作方法有:向科技要产能、突出大面积单产提升、突出主体带动、加强技术精准指导、实施全链条产业化应用。同时,重点打造了豫北“鹤壁飞天”、豫南漯河新孚望”等企业的科企合作新模式,围绕企业品种和技术需求开展玉米抗性淀粉和蛋白的高值化加工技术以及“两粮一菜”模式示范,全力以赴打牢玉米丰产基础,确保优质秋粮专项高质量完成各项指标。

在“优质秋粮大面积单产提升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应”项目的引领带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良好机制,探索形成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的河南模式,让河南粮食生产这张王牌更加闪亮、优势更加彰显,为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