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3日 星期六
首页>新闻中心>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大象新闻》:“向科技要粮”—院县共建实现郸城县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

9月9日,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和郸城县人民政府主办的院县共建技术成果展示与现场观摩会在郸城县召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李秀杰、院推广处副处长邵运辉、周口国家农高区副主任梁辉、郸城县人民政府县长张晓东、周口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安进、周口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杨青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作所所长程泽强、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洪伟、河南省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鲁海华、郸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徐汝敏、郸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周鼎等领导专家出席现场会,此外还有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院小麦研究所、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院农业信息技术研究所、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周口师范学院等项目团队骨干成员,郑单、秋乐系列玉米新品种代理商代表,周口国家农高区、郸城县农业农村局、郸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技术人员和郸城县玉米种植大户等百余人参加。

会上,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李秀杰表示:河南省农科院作为全省农业科技创新排头兵,近年来与郸城开展院县共建合作,围绕做强两大主粮,做优三大特色,做实四农联动发展思路,组建育种、栽培、植保多学科融合专家团队10个,建立17个玉米品种、6项生产技术展示区,形成玉米种植示范带动区5万亩,辐射周边市县种植区50万亩。初步集成优质小麦一玉米规模机械化周年丰产增效生产技术模式5套;与金丹乳酸、秋乐种业等公司开展科技合作,构建全产业链技术示范模式2套,打造了产、销、加三产融合的“三链同构”产业化发展模式。这些成效是院县双方深化合作、精准服务,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实效的生动结晶。

现场,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研究员谢瑞芝、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研究员站长张国彦、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研究员鲁振、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刘天学、库丽霞组成的测产组进行玉米测产,测产组组长谢瑞芝公布测产结果:郑单819平均产量927.63公斤/亩,郑单6161平均产量872.95公斤/亩,郑单6122平均产量822.06公斤/亩,郸玉812平均产量823.68公斤/亩,秋乐368平均产量865.11公斤/亩。示范区平均产量862.29公斤/亩。今年,夏玉米生产遭受了播期干旱、生长期高温热害,渍涝寡照,台风及南方锈病等自然灾害,在极端天气影响下,项目示范区通过选育好品种、做好田间管理措施,仍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确保了秋粮生产稳产。”

2025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按照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和我省玉米生产重在稳面积、攻单产、多增产的总体要求,在部省联动项目、秋粮专项项目的支持下,在郸城县胡集乡、汲冢镇、石槽镇,围绕高淀粉玉米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环节,开展示范方建设工作。项目负责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乔江方表示:保障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到位率是示范方获得高产高效目标的重要举措。主要有三点,一、实施“四农联动”和“多学科融合”工作机制,极开展田间技术指导;二、着力新品种、新技术落实到位,确保示范区高产高效的生产目标;三、深化科企合作,延伸高淀粉玉米全产业链产业化应用,提升玉米种植附加值,实现大户增收、企业增效,是彰显院县共建工作的重要方向。

现场玉米长势令参会人员不断赞叹,也吸引了更多的种植户和企业代表对所展示玉米的品种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随后,大家参观了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进一步科企合作进行探讨。针对企业需求,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根据金丹科技对高淀粉玉米的收购指标,开展高淀粉示范方建设和石槽镇2万亩玉米绿色原料生产基地的技术指导工作,目前,万亩示范基地单产提升技术到位率100%。其中,石槽镇范庄村也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着力打造的院县共建示范村和主战场。

紧接着,在郸城县隆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大家一起观看了省农科院自主培育的国审水产新品种“豫选黄河鲤2号”和首次引入郸城的“加得丰大口黑鲈鱼”,一起见证了一场强强联合的签约仪式,为双方进一步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场观摩会另参会人员获益良多,同时也展示了在河南省农科院的科技扶持下郸城县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成效,下一步,河南省农科院将继续选好品种、用好技术,完善适宜郸城县豫东南区域发展的集成技术体系,进一步加强培育科企合作的新质生产力,打造带有省院特色的优质秋粮发展样板,助力郸城县院县共建工作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