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是我国主要的低投入、高产出、抗旱、耐瘠作物之一。随着我国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加工业的发展,甘薯正以其特有的经济价值而日益受重视。甘薯已由粮食作物转变为多用途、高产、高效的经济作物,并逐步向综合利用及商品化方向发展。
一、甘薯“三粉”加工是一项富民工程
甘薯“三粉”加工是指淀粉、粉条、粉皮加工。近年来,全国各大薯区已把“三粉”加工列入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日程,“三粉”加工已成为引导农民奔小康的富民工程。我国淀粉工业发展很快,2000年全国淀粉年产量约430万吨,其中甘薯淀粉约20万吨(精制淀粉),人均仅0.15千克,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人均需2千克左右),年缺口200万吨精制甘薯淀粉。国内“三粉”市场需求量很大,特别是西北、西南各省(区),粉条价格比我省高出近1倍,新疆粉条每公斤6-7元,西藏拉萨价8元/公斤左右。而我省一般粉条售价仅3.6-4.0元/公斤。近几年我省每年加工鲜薯300万吨,共加工成淀粉50万吨,进一步加工成粉丝(条)约35万吨,产品远销全国西北、西南、两湖各省。我省已涌现出一批“三粉”加工产业化先进县、乡及专业村、专业户。如我省的禹州市、社旗县、汝阳县鲜薯加工比例达70-80%“三粉”专业乡有禹州市的古城、朱阁、郭连乡,社旗县的苗店、郝砦乡、邓州市的夏集乡、郸城的汲土冢 镇、汝阳县的大安乡、伊川县的鸦岭乡、唐河的王集等乡镇。粉条专业村有汝阳的罗凹村、禹州市的桐树张村、社旗县的石塔寺村、郑州郊区占马屯、贾砦、柴郭村。我省“三粉”加工效益好、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的民办企业如:郑州市十八里河乡战马屯村的“商都粉皮厂”,粉皮机常年开机4条生产线,1995-1996年年纯利润100万元以上。近几年该厂固定资产发展到500万元以上。此外,国营甘薯“三粉”企业如郸城华天淀粉制品公司年产1万吨,有淀粉、粉丝、粉皮,年出口量占60%以上,这一个龙头企业,年消耗约2-3万亩的甘薯,鲜薯量约6万吨,可带动1万户薯农致富
二、甘薯“三粉”生产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认识问题。一些地区领导片面认为加工对地方财政收入好处不大,不愿立项和增加投入,对农户缺乏组织引导和服务工作,缺少统一规划,形不成生产与加工规模和市场。第二是资金短缺。由于资金不到位,基本设施如水、电、路等不配套,限制了“三粉”发展。和新设备的引入。第三是科技问题。加工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多数地方仍采用旧式的单纯粉碎机(挠丝机),人工过罗,淀粉易氧化褐变。粉条加工仍用人工和面,人工打瓢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第四是产品质量差。产品档次低,淀粉白度不足76,不净化,含沙量高、杂质多,粉条筋力差,易断条。不按国标执行,随意增加化工添加剂,尤其有害物质SO2严重超标,技术操作不规范,产品达不到国家标准。第五是品种单一,缺乏包装。我省粉条多为“大路货”,多数无包装,裸露装运容易污染,也给销售、食用带来诸多不便。更缺少、营养型、保健型、精制高档型的产品,难以进入国际市场和国内超级市场。质量差价格低、效益不高。第六是综合利用不够。废液废渣没有得到综合利用,甚至还会对环境产生污染。第七是精深加工太差。发达国家,粗淀粉占总淀粉比例不到38%,而我国年产甘薯淀粉200万吨中,精制淀粉仅有20万吨,再将淀粉加工成变性淀粉及其它化工、医药产品的比例则更小。
三、发展甘薯“三粉”生产的建议
1.以原料为基础,建立无公害优质甘薯“三粉”原料生产基地。
首先先用适宜当地生态条件、淀粉含量高、淀粉产量比徐薯18增产的脱毒高淀粉甘薯品种。在无根腐病春薯区选用豫薯7号(国审品种,淀粉率22-24%)、平薯3号(抗糖化、淀粉含量高达22.6%,省区试首位)和梅营1号(高淀粉品种、淀粉率25-26%);在多病(根腐病、茎线虫病)混生区,选用多抗型高淀粉品种,如商SL-19(国家区试淀粉产量居首位,高抗根腐病、抗茎线虫病)、济薯15号(国审品种,淀粉率比徐薯18高2个百分点,国家区淀粉产量居首,抗多种病)以及国审、多抗、淀粉加工型品种豫薯13号和豫薯12号;在重根腐病且无茎线虫病地区选用脱毒徐薯18和豫薯8号等。生产基地要选择无污染源,环境条件达到国标无公害生产环境条件。并实行无公害优质高产配套生产技术规范,严禁使用巨毒或高残留农药,提倡生物防治。不用硝态氮化肥,提倡以腐熟有机肥为主,或用有机生物复合肥,使大面积淀粉亩产达到500-700公斤。
2.以科技为先导,提高“三粉”产品科技含量,建立甘薯“三粉”加工基地,培养龙头企业,实行产业化经营方式。
首先加大科技投入,重视引进国内先进的甘薯“三粉”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质量和档次。实现产品标准化、优质化、营养保健化、方便快餐化、安全卫生化、系列化。只有高质量,才能获得高效益。
采取公司带动型(公司+农户)或基地带动型(基地+农户)或专业大户带动型(加工大户+农户)不同产业化经营方式。培养龙头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并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现代化装备,进行精深加工及副产品综合利用,生产精制淀粉、精制粉条(丝)或精制粉皮、方便粉丝等。基地农户以生产高淀粉甘薯和粗淀粉加工为主。
(1)淀粉生产 农户加工粗淀粉,可选用先进的磨浆(刨丝)分离一体化的小型淀粉机如6SF-400,GD-Y-1388型,每小时加工鲜薯0.7-1t,配动力4.5-7.5千瓦,每台2000-2200元(不带电机)。或选用每小时加工鲜薯1吨的420型粉碎机,配F-210型三层过滤机。专业大户选用分别加工鲜薯1.5T、3T、5T中型淀粉成套设备(包括清洗机、锉磨机、浆渣分离机、旋流除沙器),加上“酸浆法”除掉蛋白、增加白度,即可生产出精白纯正的甘薯淀粉。公司也可选用日产5t、10t、20t等全机械化或半机械化即土洋结合成套、中型淀粉设备(包括清洗、输送、锉磨、离心分离,除沙除杂的旋流器、净化除蛋白的多组旋流器与碟片分离机,真空过滤脱水机和气流烘干机等).净化淀粉选国家专利FXJ-4型风选净化淀粉设备(日产10吨,动力30千瓦,厂房60m2,机械投资16万元)。可直接将粗淀粉经粉碎、除蛋白、除沙、除杂,加工成精制出口淀粉。
(2)粉条生产 大型方便粉丝、营养粉丝企业选用国家领先水平“微电脑控制大型全自动粉丝生产线”(专利号:ZL94218571.4)自动淀粉净化过滤-和粉 -成型-老化-冷冻-老化-(方便粉丝自动制碗装粉)-烘干-抛光-剪切为成品。日产6吨全不锈钢设备投资,直条粉丝生产线全套98万,方便粉丝生产线全套137万元。 粉条专业厂选用国家专利ZHJ-20型真空和面机和机械和面机、漏粉机、冷冻机、烘干机(粉条烘干机分别为日产5T、10T、15T、20T,大大节省晒场、产品卫生并便于全年生产)等生产出精白、纯正、晶莹透明、韧性强的精白粉丝。有条件的可建冷库,3吨级库容150m3,高3m。配动力22-37kw,造价8-13万元(不含土建),1.0-1.5吨级,配动力13kw,造价3-5万元。
方便粉丝厂可选用大Ⅰ型或中型无粘连粉丝粉条米线金丝面(直条碗装波纹)自动生产线、KSI型即食红薯粉丝生产线或水晶粉丝生产线。
农户生产粉条也可选用120型或G-T-I型挤出式粉条机,时生产量100公斤,配动力7.5千瓦,不带电机2200-2500元。
(3)机制粉皮生产 可选用国家专利6FP45型或2FP-IT型全封闭全自动(从淀粉乳进机,直至出干粉皮)粉皮机(每条生产线8.6万或6.5万元),日产1吨级生产线3人操作,装机容量5.5kw,每小时耗煤18千克,生产出干净、卫生,厚薄、宽度可控,口感、外观好的优质产品,达到了国家标准。
3.以诚信为本,建立甘薯加工产品现代市场体系和信息网络。
加强购销市场体系,并培养一支专业销售队伍和农民销售队伍。组建专业合作社或农民协会、质检组织及批发市场。统一质量标准,严格执行国家卫生和质量标准,做到用户至上,保证质量,诚信服务。如禹州、社旗、郸城、邓州、伊川等县市都建立了以集贸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为依托,以销售网点为骨架、农民购销队伍为纽带,外地销售网络为窗口的市场体系。同时加强信息网络建设,通过互联网,增加信息发布量和接收量,抓住市场机遇,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薯业产品的品牌效应和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知名度,不断加速甘薯产业进程。
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所 肖利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