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概述
1、科技赋能产业兴,后双庙村4亩优质韭菜育苗田播种完成
4月23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派驻濮阳县海通乡后双庙村的驻村工作队传来喜讯——该村标准化韭菜种植基地已完成4亩优质韭菜种苗播种工作,标志着这一特色农业项目正式落地,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驻村工作队自入驻以来,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将韭菜种植作为推动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工作队对接濮阳市水饺加工企业,签订定向收购协议,打通“种植-加工”产销链;联合乡镇干部协调低效林地改造,科学规划韭菜基地种苗繁育;依托农科院技术优势,引入抗病高产新品种,推广绿色水肥一体化技术,保障韭菜种苗播种质量,为打造绿色无公害韭菜种植基地打好基础。通过“企业订单+科学种植”模式,预计亩均年收益超1.0万元,收益将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并优先吸纳脱贫户参与田间管理,带动村民增收。未来将深化与加工企业合作,逐步扩大规模,以“小韭菜”撬动乡村“大振兴”。韭菜种植基地是农科院科技帮扶的生动实践,既盘活了低效林地,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产业支撑。
2、驻村工作队破解水井配套难题,力保农田灌溉
自驻村工作队进驻以来,通过走访发现村民集中反映的13口水井配套水泵、配电箱及电缆设施不足问题,导致农田灌溉难效率低,直接影响村民生产。为破解难题,驻村工作队联合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次与乡干部反映,寻求解决方案。4月16日,工作队联合乡干部、水利、电力部门及设计公司深入田间,逐井排查问题症结,科学规划水泵功率、电缆布设及配电箱布局,形成“一井一策”改造方案。同时,工作队整合帮扶单位资源,积极协调资金支持,推动项目落地。目前,13口水井的配套设计方案已初步完成,即将进入施工阶段。下一步,工作队将持续跟踪施工进度,严把质量关,并以此为契机,完善村内农业基础设施,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3、参加濮阳市开展“省派驻村第一书记看濮阳”学习交流活动
4月29日,张和臣书记参加濮阳市委组织部组织“省派驻村第一书记看濮阳”学习交流活动,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郭炳申带队,省派驻村第一书记代表深入清丰县、南乐县、濮阳县5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实地观摩抓党建促振兴、基层治理创新成果。活动中,第一书记先后走访赵家村、西赵楼村、烟之东村、谷金楼镇电商小镇、西辛庄村,学习食用菌产业升级农文旅融合、村庄规划赋能基层治理、西红柿产业连片发展、“互联网+生态农业”助销土特产、吃亏奉献精神凝聚群众等实践经验。座谈会上,第一书记结合驻村实际交流工作进展及规划。会议强调,要聚焦主责主业,严守《河南省驻村帮扶工作指引》,抓实防返贫、强党建、兴产业、优生态、促文明等重点任务;创新工作方法,深化调查研究,走好群众路线,整合资源争取项目支持;培育典型示范,推动基层高效能治理,建强村级后备力量。第一书记纷纷表示,此次活动通过实地看、现场学、深入议,为驻村帮扶拓宽了思路,下一步将对标先进补短板,聚力振兴谋突破,确保驻村工作干出实效、不负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