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概述
1.精准消风险,聚力防返贫
3月18日驻村工作队参加海通乡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对象风险消除研判会,刘怀营主任主持会议。刘主任强调农业农村部帮扶司会同乡村振兴监测中心,计划对“兜底保障户”的概念进行调整完善,并在全国防止返贫监测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信息系统进行优化。初步思路:不再要求整户无劳动能力,整户享受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农村低保、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孤儿的监测户,均可以标注兜底保障户。3月26日参加海通乡防返贫监测对象风险消除工作推进会,刘怀营主任主持会议。刘主任强调做好监测对象风险消除的信息填报工作,做好兜底保障户的信息填报和公示工作,并组织学习了《关于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组团管理的通知》、《河南省驻村帮扶工作指引(试行)》文件,明确驻村帮扶工作任务,落实落细驻村帮扶责任。
2.扎实推进韭菜基地建设
驻村工作队通过前期调研和专家论证,与乡干部和村“两委”商议,决定将后双庙村的5.2亩低效林地打造成韭菜育苗田,为后期建设韭菜种植基地提供种苗。村支书张永琪介绍“这片林地种的是老杨树,因土壤贫瘠、管理缺失,树木长势差,亩均年收益不足百元,如今打造韭菜种植基地,不仅破解了低效林地收益低的难题,更通过绿色产业升级为村庄注入发展动能”。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成员,广泛听取村民意见,针对收集的村民疑虑问题,驻村工作队和农科院专家都耐心解答,张和臣书记表示“通过省农科院专家团队的技术支持,亩产可比传统种植提高20%,同时带动脱贫户就业问题”。通过严格践行“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机制,于3月16日开始伐树,其间驻村工作队、村干部多次协调机械设备,乡干部多次指导工作,截至3月31日5.2亩低效林地已全部伐完,树根已刨出,为扎实推进韭菜基地建设打好基础。
3.共话驻村帮扶路,齐绘脱贫致富图
3月26日濮阳市濮阳县白堽乡小寨村、王称堌镇鱼骨村、渠村乡刘闵城村以及濮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胡村乡郭翟胡村和新习镇北新西村5支省派驻村工作队齐聚后双庙村,召开第一书记交流座谈会,会上,驻村第一书记们结合各自帮扶村实际情况,从产业振兴、教育帮扶、健康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维度展开交流,分享经验、剖析问题、共谋良策。围绕“如何利用好省派第一书记衔接资金”、“派驻村产业基础薄弱、人才短缺”等共性问题,大家一致认为资金使用需立足村庄资源禀赋,优先投向特色产业培育、基础设施补短板领域,同时强化项目落地,确保资金到位。针对“产业基础弱、人才短缺”的痛点,与会代表积极分享实践经验,提出通过“内育外引”破解困局:一方面挖掘本土能人,组织技能培训,培育“土专家”“新农人”;另一方面搭建对接平台,引入龙头企业、返乡创业人才,以“产业孵化”“订单农业”激活发展动能。同时,围绕驻村工作中遇到的差异化难题展开交流,针对胡村乡郭翟胡村第一书记许彬在红薯种植方面遇到的难点问题,张和臣书记现场电话联系省农科院红薯种植专家出谋划策。渠村乡刘闵城村宋传海书记提出的百姓购买大棚保险难的突出问题,许彬书记作为人寿财险河南省分公司成员分享购买途径和购买险种。此次座谈会,为驻村第一书记搭建了经验共享、资源互通的桥梁,进一步凝聚了“党建引领、精准发力、合力攻坚”的共识。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务实的举措扎根基层,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