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园区究竟该谁唱主角
我国第一个农业科技园区诞生于何地?目前尚有争论。1993年建立的济南市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也好,1994年筹建的中(国)以(色列)示范农场也罢,毋庸置疑的是,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窗口,10多年来,农业科技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国各地,仅在山东省,从国家级到乡镇设立的农业科技园区就有2000多个。中国农学会农业科技园区分会秘书长冀献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县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的数量应该接近5000个,其中包括科技部牵头的农业萍荚扒?斓夹∽榘旃?胰隙ǖ模常陡龉?以扒?!?
出身不同 大小不一
目前,我国科技对农业的科技贡献率已达45%,而身为现代农业示范窗口的农业科技园区更是功不可没。农业科技园区通过采取技术密集、资金密集方式组织生产,大大提高了单位土地生产投资和劳动力容纳数量,促进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据专家统计,36个国家园区吸纳农业劳动力80万人,省级园区吸纳劳动力150余万人,核心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多元,高于所在地区平均水平30%~50%。然而,要想统计全国所有的农业科技园区对农业的贡献却并非易事,原因很简单,因为这首先需要搞清全国农业科技园区的精确数目。
很难说得清我国究竟有多少个农业科技园区,从地方而言,有省、市、县、乡不同级别的农业科技园区;从部委而言,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中科院、国家林业局都分别扶持认定有不同的农业科技园区,结果农业科技园区的名称也各不相同,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科技示范场,等等。冀献民认为,这种多部门规划扶持管理农业科技园区的组织体系,使得国家原本就很有限的资金分散投入,结果本应重点扶持的园区资金困难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园区主导产品雷同,产品结构较为单一,非花即菜,重复建设现象比较突出,这固然与缺乏强有力的农业技术支撑科技含量不高有关,但也与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在整体规划建设上的条块分割不无关系。
企业化运作 产业化经营
就数量而言,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园区不可谓不庞大,但实际运行的经济效益又如何呢?冀献民说:“基本上是各占1/3,即赢利的占1/3,持平的占1/3,亏损的占1/3。”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那些依靠政府支持,完全要靠国家输血的农业科技园区效益最差,而实行企业化运作的园区效益较好。
事实上,农业科技园区是否应该依照工业园区模式进行建设,一直是个争论的话题。实践中,少数农业科技园区是仿照工业园区组建园区行政架构的,而大部分则没有遵循工业园区的做法。冀献民说:“与工业不同,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产业发展缺少资金。”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存在着投资主体与运营主体错位问题。农业科技园区的运营主体应是企业,其投资主体也应是企业,但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投资主体主要是地方政府。结果地方政府对园区的运营干预过多,没能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管理运营机制,重政绩展示,轻经济效益,投资回报率低,导致部分园区经营效果欠佳。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的蒋和平博士认为,园区的参与者包括管委会、企业、中介组织和农户。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很多园区将四者的地位并列,各方的职能和经营主体不明确,导致园区运行不畅,效果不理想。实际上,农业科技园区的运作主体应是科技型的龙头企业,而不是代表政府的园区管委会。
应该说,模式之争的核心是农业科技园区是否应该按照企业那样实行市场化运作。即使是那些从事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的科技园区,固然需要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但价格昂贵的产品由于缺乏市场的支撑,新技术、新产品对广大农民的吸引力大打折扣,结果是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示范不力。冀献民说:“价格无法被市场接受,这些过于超前的农业科技园区,只能是未来农业的一个示范窗口,恐怕再过很多年我们也无法达到那种生产水平。”
技术的发展推广离不开市场,冀献民说:“我们应该用农业产业化经营思想来经营农业科技园区。”因此,科技成果与企业和农民的对接、农产品生产与国内外市场的对接至关重要。
清理整顿应该 盼望优惠政策
除了园区建设缺乏总体规划,特色不突出,以及缺乏市场化运作机制,偏重强调示范作用,忽视经济效益,园区自我发展能力差外,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在建设中不尊重实际,缺乏科学决策,大量浪费现象也很严重。冀献民说:“有的科技园区盲目贪大求洋,地方政府热衷于搞‘政绩工程’,结果投入大量资金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成套设备根本就没有发挥作用,有的因为缺乏维护资金和管理人员,管道都生锈废掉了。相反,一些低廉的国产土设备因为能够挣钱,很受农民欢迎。”盲目投资的根源在于缺乏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因此,农业科技园区应逐步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的曾希柏认为,国家对农业科技园区的投资支持的应该是科技项目,不该是园区建设项目。其支持内容应该是基础与高新技术研究、农业产业化关键技术、成果转化、科研条件平台建设等。
针对农业科技园区在实践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国家进行了专门的清理整顿。冀献民表示,发展农业科技园区本身没有错误,而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离不开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例如,在入世后,国家可以将对农业的直接补贴改为支持农业教育,普及提高农民的农业科技知识,从而为先进的农业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推广创造条件;国家对农业的税收优惠也可以扩大到农业产业化链条的下游,从而拉动上游产业的发展。
(作者:王晓涛)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2005-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