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农村版)》,5月19日:第08版,乡村振兴
封丘县“大沙西瓜”抢先机
□本报记者 董豪杰
黄河北岸,冲积平原带来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的独特地理条件。位于此地的封丘县居厢镇大沙村,孕育出素以皮薄、瓤红、味正著称的大沙西瓜。如今,省农科院、新乡市农科院带来的优良品种、先进技术,正在使传统西瓜种植逐渐成为区域特色经济,打出打响“大沙西瓜”品牌。
不种大瓜种小瓜
5月16日,封丘县居厢镇第三届大沙西瓜采摘节开幕式上,村民演唱的改编豫剧“西瓜采摘节”引来阵阵喝彩。而此时,大沙村党支部书记、祖河西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刘祖河正在合作社指挥工作人员将西瓜入库。他介绍,合作社目前拥有大棚60余座、占地130亩,除了在种植环节注重技术,收储环节也不落后,这个大冷库就是为西瓜准备的。每天采摘的西瓜,会先进入冷库预冷,待客商到来后,把西瓜从冷库运出来装车。
在刘祖河看来,大沙西瓜近年来不断发展,在周边的开封、安阳以及周边县区十分畅销,与村民的种植、管理基础密不可分。“也不是没有问题,现在品种、果形就需要解决。”刘祖河说,这几年不少种植户开始选择果形较小的西瓜,更能适应市场,价格也相对更高,目前市场价每斤1.35元。
大棚里“把脉问诊”
刘祖河的问题,正是省农科院、新乡市农科院等专家正在努力解决的。在合作社的一座大棚里,专家与种植户齐聚一堂,现场“问诊”。
省农科院园艺所西甜瓜专家赵卫星一边查看西瓜长势,一边介绍说,就目前的市场状况而言,家庭消费还是以中小果瓜形为主,也更倾向于选择口感更好的西瓜。因此,在西瓜种植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市场变化,也就是说,市场需要什么、消费者喜欢什么,我们就种什么。
省农科院、新乡市农科院在封丘县实施的“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设施的西瓜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在居厢镇建立示范基地100亩,引进推广吉祥2号、京颖、斯威特等新品种,同时配套推广多层覆盖、嫁接育苗、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新乡市农科院副院长张栩表示,相信当地合作社和瓜农会抓住品种更新、技术更新、种植模式更新的机会,进一步提高种植效益,将大沙西瓜品牌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