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麦播病虫害防治工作意见
各省辖市农业局:
小麦播种时期预防和控制好病虫危害不仅为以后的综合防治打下坚实基础,而且对一些系统侵染性病害以及苗期病虫害的控制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麦播在即,为有效控制播种期病虫害,特提出2005年麦播病虫害防治工作意见。
一、麦播期主要防治对象
根据对今年和常年我省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分析,今年我省麦播期病虫害主要防治对象是:纹枯病、小麦吸浆虫、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全蚀病、黑穗病(腥黑穗病、散黑穗病)等。同时压低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越冬基数,减轻春季防治压力。
二、防治策略及主要措施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措施为基础,综合应用各种措施,力争全面控制病虫危害,确保明年我省小麦安全生产。其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一)强化检疫,防止危险病虫传播
各地要严格把好种子检疫关,检疫不合格的种子一律作废。小麦全蚀病、腥黑穗病等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区,可选用立克秀、适乐时、全蚀净等药剂拌种。小麦全蚀病重发地块,要采取与非禾谷类作物轮作的方法,尽量减少土壤带菌量。
(二)以农业措施为基础,提高小麦抗逆能力
根据当地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在选择抗、耐病虫良种的基础上要注意品种合理布局,避免单一品种种植。播种前要实施清洁田园(清除田边地头自生麦苗、杂草等)、增施腐熟粪肥、深翻土壤、平整土地等措施优化农田环境、恶化病虫生存条件;要根据品种特性和当地气候条件,在适播期内做到精量、足墒下种,促进麦苗早发,培育壮苗,提高小麦自身抗逆能力。
(三)分类指导,科学使用农药
各地要根据当地病虫发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运用药剂拌种、土壤处理、种子包衣等措施,最大程度减轻病虫危害。
条锈病、纹枯病、黑穗病发生区可以采取药剂拌种或包衣的方法。用2%立克秀或3%敌委丹悬浮剂拌种或种子包衣,晾干后播种。拌种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操作,要设法拌匀,不得随意加大用药量,以免影响出苗。
小麦全蚀病发生区,在加强种子检疫的基础上,可用全蚀净拌种,或用3%敌委丹悬浮剂和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对种子繁育田,必须进行种子处理,防止疫情蔓延。
黄矮病或丛矮病发生较重的地区,可用75%甲拌磷乳油100~150毫升,对水3~4公斤稀释,拌种50公斤,拌匀后堆闷12小时播种,可有效防治传毒介体,并可兼治地下害虫和田鼠。因甲拌磷剧毒,拌种时一定严格按农药安全使用操作规程操作,以防中毒事故发生。在非病毒病发生区,不提倡使用。
地下害虫和吸浆虫发生区可以采取拌种或土壤处理的方法。以金针虫为主的地区,用40%甲基异柳磷与水、种子按1:80:800~1000的比例拌匀,堆闷2~3个小时后播种;以蛴螬为主的地区,用50%辛硫磷乳油以1:50~100:500~1000的药、水、种比例拌种,主治蛴螬,兼治蝼蛄、金针虫。上述药剂对小麦吸浆虫也有一定效果。地下害虫或小麦吸浆虫比较严重的地区,可以用3%甲基异柳磷或辛硫磷颗粒剂进行土壤处理,每亩用2~2.5公斤,犁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犁地翻入土中。
多种病害和地下害虫混合发生区,要大力推广种子包衣或杀菌剂、杀虫剂混合拌种技术。应根据当地主要病虫种类,选择适当的种衣剂配方。
三、重点抓好几项工作
近年来,随着小麦产量水平的提高和品种、气候条件的变化,小麦病虫害一直呈加重趋势。目前小麦纹枯病、条锈病、吸浆虫、全蚀病、黑穗病、地下害虫等病虫害的危害程度在逐年上升,有效控制病虫危害,已成为我省小麦生产安全的关键。播种期是预防上述多种小麦病虫害的有利时期,各级农业部门要提高对麦播期病虫防治重要性的认识,把麦播病虫害的防治作为一项硬任务来抓,精心组织,抓好关键措施、关键技术的落实。
(一)全面普查,准确预测
各地应按照省厅《关于组织开展小麦吸浆虫发生分布情况普查的紧急通知》(豫农明电[2005]46号)的要求,精心组织,对当地主要病虫害、特别是小麦吸浆虫的发生分布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普查,澄清有虫面积和不同土质的虫口密度分布,并根据品种抗病虫性能和近年病虫发生情况,准确预测秋播病虫发生种类、面积和程度。在调查预测基础上,提前制定秋播病虫防治技术方案,当好政府领导参谋,科学指导防治工作的开展。
(二)备足物资,普及技术
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当地麦播病虫防治任务,及早向政府汇报农药、药械等物资需求情况,并积极主动与有关部门合作,备足备齐所需物资,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同时要积极与工商部门配合,加大对农药市场的管理力度,坚决打击制售假劣农药的不法行为。要大力开展技术宣传培训工作,针对当地小麦病虫发生情况及危害减产事例,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专家讲座、印发明白纸、现场示范等各种有效方式开展技术宣传,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麦播病虫害防治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搞好防治工作的自觉性。
(三)统防统治,确保质量
麦播期药剂拌种、种子包衣和土壤处理等都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各地要大力推广统防统治这一有效方法,以乡、村为单位在植保技术人员指导下,实行“统一组织、统一购药、统一配药、统一拌种、统一收费”,以确保药剂处理的效果。土壤处理也要尽可能连片进行。同时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增强安全防患意识。要采取各种形式进行科学用药、安全用药的宣传,认真落实好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科学掌握好药剂拌种方法,以防止生产性中毒和药害的发生。
(四)抓好示范样板,带动大面积防治
各市、县要根据当地生产实际,从秋播开始就要确定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样板田,并设立标志牌,写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等,通过示范田的宣传引导,教育农民,带动面上工作的开展,并及时通过现场会等形式促进大面积综合防治技术的落实。
(五)争取领导支持,切实搞好服务
麦播病虫防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涉及千家万户,因此,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主动向领导汇报和宣传,争取必要的支持,努力将小麦病虫害监测、普查、试验示范等经常性支出列入当地财政预算,以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在防治关键时期,要及时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搞好技术服务,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力争把小麦病虫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为夺取明年我省小麦丰收做出新贡献。
信息来源:河南农业信息网 (2005-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