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郸城县高淀粉玉米全链条产业化技术模式构建与应用现场观摩会在周口国家农高区郸城胡集乡召开。会议对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参与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高淀粉玉米全链条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郸城示范基地进行了现场观摩与测产验收。郸城县是河南省农科院新一轮院县共建县,玉米是郸城县农业最大的主导产业,示范区内,万亩高淀粉玉米喜迎丰收。
在会议启动仪式上,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所长程泽强介绍了院县共建工作的整体部署和规划,提出重点以郸城县龙头企业为载体,采用省农科院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新工艺,共建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拉长郸城县产业链条,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创建院县共建新模式,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
院县共建郸城县联络员乔江方副研究员汇报了今年项目的整体实施情况和取得初步成效,围绕限制农业主导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效益化、全链条等高质量发展转型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在国家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以及玉米单产提升行动和新增千亿斤粮食的背景条件下,重点围绕高淀粉玉米产前、产中、产后衔接不够紧密等技术瓶颈,重点构建了“品种筛选—栽培技术—产后加工”全链条产业化技术模式。
项目在郸城县胡集乡建立郑单6122、郑单7153、郑单801、郑单819、秋乐368品种百亩示范方5个,千亩示范方1个,辐射面积达到2万亩。同时,配合金丹农业在郸城县石槽乡建立近2万亩高淀粉玉米绿色原料生产基地。
郑单7153和郑单819均为河南农科院选育的高淀粉、抗南方锈病品种。据郑单7153品种选育人、河南省农科院种质资源所,玉米种质资源室主任李会勇、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玉米遗传育种室张前进副研究员介绍,在应对今年复杂多变的灾害性天气中,这两个品种均表现优势突出,当前田间长势清秀,未见较明显病害发生。经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农大专家区测产验收,理论产量百亩方平均产量达每到每亩810.76公斤,千亩示范方产量达到717.89每亩公斤,对比农民田块,每亩增产在80公斤以上,基本可以实现我省粮食生产以秋补夏的目标。
据课题任务负责人张美微博士介绍,今年项目区主要示范了高淀粉高抗锈玉米新品种应用、密植滴灌、精准播种、适时因品种特性化控、及时排灌和锈病防止等抗逆减灾措施。
作为院县合作共建的的开局之年,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通过金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对接,实现了“高淀粉玉米品种+配套栽培技术+规模化连片种植+机械化作业+高淀粉玉米收储+企业收购加工”的全链条实施成效,项目区基本实现订单式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