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首页>新闻中心>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河南日报》:喜看乡村“甜蜜蜜”

《河南日报》,3月21日:04版

喜看乡村“甜蜜蜜”
记兰考县郭东葡萄的发展故事

        本报讯(记者 刘阳)
        春管时节,省农科院园艺所的技术专家们又一次来到了他们热爱的地方——兰考县闫楼乡郭东村,开展葡萄种植技术服务。
        “一定要在葡萄发芽前尽早完成复剪、清园、架材修补等工作,为今年优质高产打下良好基础。”专家们叮嘱得仔细,果农们听得认真,这份不约而同的默契已经在郭东这片土地上延续了五个春秋。
        郭东村,我省四万多个乡村中极其普通的一个传统村庄,因为与一份“甜蜜”事业的邂逅,因为科学技术的落地生根,这个农业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原大地吐露芬芳。
        产业兴则乡村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河南首要和中心任务仍是产业振兴,深挖本地优势特色,通过产业振兴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全局。
        2019年以来,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兰考县)项目支持下,省农科院园艺所葡萄团队发挥专业特长、因地制宜,借助院县共建平台,在郭东村大力推广阳光玫瑰葡萄品种及品质提升技术,探索“五统一”的葡萄规模化种植管理模式,形成了依靠葡萄种植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发展局面。
        目前,郭东村阳光玫瑰葡萄种植面积760亩,并带动周边乡镇发展阳光玫瑰种植2300余亩,成为我省最大的阳光玫瑰葡萄基地,助推葡萄产业成为兰考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邂逅“甜蜜蜜”
        郭东村是闫楼乡郭庄村的一个自然村,人口上千。2018年以前,该村一直是传统的小麦、玉米种植模式,经济来源主要靠外出务工。久而久之,和不少村庄一样,郭东村逐渐成为一个“空心村”。
        “没了人气,村子也就没有活力。”这让在村里生活了50多年的村支书郭永红很是苦恼,让年轻一辈回到家乡,共同建设美好家园成为郭永红的一个心愿。与此同时,虽说村里的群众已经全部脱贫,但并非每个家庭都很富裕,在迈向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郭东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只有发展好产业,农民才能增收致富。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促使郭永红带头向农业产业化发起挑战,然而,发展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一路走来困难重重。
        正在一筹莫展之时,2018年年底,一次偶然的机会,郭永红结识了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豫东综合试验站站长、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浆果(葡萄)研究室主任吕中伟。
        此时,吕中伟已经带领团队将“阳光玫瑰”这一新品引进试验田多年,经过不断研究探索,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栽培管理技术,并在多地示范推广,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方有雄心壮志,一方有科学技术,怀着致力于推广优势农业产业的共同梦想,双方一拍即合,大力发展阳光玫瑰葡萄种植,成为郭东村的发展方向。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宣传葡萄高效种植时,因为前期种植投入较大,很多村民心里没底,望而却步。“村干部带头种,效益好了再让群众种。”郭永红说。
        说干就干。2019年春天,在省农科院园艺所技术支持下,6名村干部带头各自认领了20亩,郭东村建成120亩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基地。
        事实证明,这次尝试成功了!
        从当年3月建园到次年9月第一年挂果,历时仅18个月,这120亩阳光玫瑰就有了190万元的销售额,投入成本全部收回,个别地块还有盈利,这让村民们一下子看到了希望,不少在外务工的村民,加入葡萄种植的行列。
        从此,郭东村彻底与这份“甜蜜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酿造“甜蜜蜜”
        “好种、好吃、好看、好运、好卖”阳光玫瑰是水果界的“五好学生”,有“葡萄中的爱马仕”之称,价格也曾有一串卖到200多元的“高光”时刻。然而,近些年,市场上的阳光玫瑰葡萄品质良莠不齐,价格从每斤两三块到上百元不等。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果农们没有掌握阳光玫瑰葡萄的优质生产技术。”在正确认识阳光玫瑰葡萄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吕中伟提出,郭东村葡萄种植基地作为后起之秀,一定要打破传统栽培模式,提高种植管理的精细化和高品质化,实现由“数量优先”向“质量优先”的转变。
        “要想葡萄种得好,抓住建园是关键”。在葡萄定植前,省农科院园艺所技术专家们对120亩地进行统一规划,从挖定植沟到准备有机肥,从葡萄架材选择到避雨棚搭建,事无巨细,确保每项技术落实到位。例如,推广避雨绿色高效栽培模式,有效减少用工和用药成本;推广高宽垂树形,操作方便、省工,提高叶幕层光照度,提高光合效率;推广花果精细化管理技术,减少疏花、疏果用工量,优质果率提高20%。
        专家们俯身大地,酿造“甜蜜蜜”。从树形培养、抹芽定梢,到花果管理、冬季修剪等整个葡萄生长时期,团队成员几乎每周都到田间进行技术指导,示范推广葡萄配套栽培技术,确保园区建设和管理规范高效,力争让阳光玫瑰“香甜无比”。
        然而,技术的推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刚开始,由于不少果农对技术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当收购商上门收果时,品质好、符合收购要求的葡萄价格好、优先收购;果穗过大、甜度不够、香味不明显的葡萄价格很低。果农之间的收益差别很大。
        “技术落实到位与否直接影响种植收益,不要偷懒、耍小聪明。比如果穗过大就会影响果粒大小和糖分含量,要按照生产优质葡萄的标准进行疏果,留好所需的果粒数后必须剪掉多余的果粒,千万不能有舍不得的想法。”在培训会上,吕中伟反复强调科学种植管理技术的重要性。
        吸取了教训,果农对专家们更加信任,也更愿意学习科学种植管理技术并将其运用到生产中去。与此同时,为了更快速地推广种植技术,在省农科院园艺所葡萄团队的建议下,郭东村推广“统一流转土地+统一规划建园+统一分包给农户+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的生产经营模式,将零散的小生产整合为规模化种植,充分调动果农的生产积极性,大大缓解了人工短缺、技术落地难与销售渠道薄弱等难题,推动产业长效发展。
        就这样,从一棵棵小苗到硕果累累,五年间,郭东葡萄不仅种“活” 了,而且种“火”了!
        收获“甜蜜蜜”
        “苍藤蔓,架覆前檐,满缀明珠络索园。”每年八九月份,郭东村迎来收获时节,一个个大棚鳞次栉比,一排排葡萄架井然有序,一串串葡萄鲜翠欲滴,村民郭二兵的心情也变得十分喜悦。
        1984年出生的郭二兵种有12亩葡萄,一年下来所有的工作全部由他们夫妻两个人完成。由于年轻接受新知识相对较快,管理规范,葡萄质量好,2020年种植葡萄的第一年,郭二兵便尝到了甜头。2021年,他又进一步扩大了种植规模。
        郭二兵的故事,感染了不少漂泊在外的年轻人,他们纷纷回到家乡种植葡萄,村里也多了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年轻人。在精细管理的加持下,管理规章制度逐步完善,基地种植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郭东葡萄产业越来越红火。
        2021年,在天气条件极为不利的情况下,由于各项栽培技术措施指导到位,郭东葡萄每亩收入仍然在3.5万元左右;
        2022年,在7—9月连续高温和葡萄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郭东葡萄每亩收入2.6万—2.8万元;
        2023年,从过去“吃不起”到现在“不想吃”,消费者对阳光玫瑰葡萄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葡萄销售压力大、价格低,然而,郭东葡萄却凭借过去几年积累的名气和过硬品质,每亩收入2.5万—3万元。
        目前,郭东村阳光玫瑰葡萄种植面积已从最初的120亩发展到760亩,并带动仪封乡、葡萄架乡等周边乡镇发展阳光玫瑰种植2300余亩,成为我省最大的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基地之一。“村民们实现了有收入、能致富、走上小康路的‘三连跳’,产业发展动力更强,乡村振兴有了更大的希望。”郭永红介绍。
        去年9月23日,“闫楼乡第二届阳光玫瑰葡萄文化节”在郭东村举行,开展了阳光玫瑰葡萄果王评选表彰、绿色食品证书颁发活动,大型商超、电商协会、葡萄采购商与郭庄村安泽农业合作社签订阳光玫瑰葡萄购销合同,全面助力农产品产业向品牌化、销售多元化、产业链条化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品牌打造,引领产业发展方向。郭东村阳光玫瑰葡萄基地于2021年年底获批“河南省第四批绿色食品示范基地”,2022年获“河南省我最喜爱的绿色食品”称号,并成功入选河南省首批“一村一品”示范村。
        “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科技要跟得上、品质要跟得上、农业品牌要打响。”吕中伟表示,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把握好产业振兴这个立足点,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未来,省农科院将加大对郭东葡萄品牌创建的帮扶,以品牌创建助力产业发展,为郭东葡萄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