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1日 星期四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河南日报(客户端)》:我省提升农科系统协同创新 助力打造国家农业科技创新高地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晓波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3月29日,记者从全省农业科研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我省将着力建设一流创新平台、引育一流创新人才、产出一流创新成果、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大力提升系统协同发展合力,助力打造国家农业科技创新高地,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过去三年,我省农业科研工作迈上新台阶。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和神农种业实验室两大平台建设进展显著,基础设施和科研条件建设积极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集聚,通过“一流课题”实施,汇聚了21家单位、25个团队、238名科研人员开展联合攻关;对外合作交流深入开展,与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合作取得重要进展,共建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河南试验基地合作协议成功签署;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设立了欧洲研发分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建立了联合实验室。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三年来,全系统共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55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3项),省农科院主持完成的“花生脂肪含量遗传解析及高油新品种选育与应用”荣获特等奖。通过省级及以上审(鉴)定、登记农作物新品种194个,选育的小麦新品种郑麦1860入选2021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产品,郑麦379、新麦26、豫花37号、秋乐368、郑1307等7个粮油作物新品种入选农业农村部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超过全省入选品种数量(12个)的一半。“河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圆满完成,基本查清了128个县(市、区)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濮阳莛子麦、新乡龙水梯老黄玉米分别于2021年、2022年入选农业农村部遴选发布的农作物十大优异种质资源。
  科技成果示范推广与科技服务扎实有力。在全省建设各类示范基地1000余个,示范新品种870个、新技术512项,服务2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和1400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的延津小麦、正阳花生、兰考蜜瓜、平舆芝麻等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新野白菜、柘城辣椒、郏县红牛、南阳艾草等特色农产品品牌逐步形成,助力正阳县入列首批24个“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有力促进了我省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省农科院小麦专家许为钢研究员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农科系统自主培养的第三名本土院士。7人入选“神农青年英才”计划,20余人获得省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10余人获批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多人被评为“省优秀科技特派员”,农科系统协同发展优势日益凸显。神农种业实验室中试和成果转化(鹤壁)基地建设有序推进,平顶山院与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合作创办的中育平韭公司正式运营。省院分子育种研究院与开封院、商丘院合作,在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的研发框架下组建了花生育种联合创新团队,培育的“中育花”系列花生品种正在有序推向市场。
  与此同时,全省农科系统自身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比如“研究同质化”和“低水平重复”问题依然突出,发展方向和定位需要深入研究;科研方向任务调整成效不够明显,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科技的需求;青年后备人才缺乏、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科技创新后劲不足;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衔接不够紧密,成果转化方式有待创新等等。
    省农科院院长张新友表示,今年我省将全力推进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和神农种业实验室建设,助推中原农谷蓄势突破;大力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积极引育一流人才,建设高素质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全省农业科研系统优势,构建“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会议还对2021年—2023年度全省农业科研系统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