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9日 星期四
首页>新闻中心>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河南日报农村版》: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塑造河南梨产业新动能

《河南日报农村版》,8月27日:01版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塑造河南梨产业新动能

—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助力河南“梨经济”发展纪实


本报讯(李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时代号角。得益于科技的发展、品种的改良以及管理模式创新,河南省梨产业从品种到品牌,迈向品类经济。宁陵酥梨、方城博望黄金梨、鲁山(香)酥梨、陕州红梨、孟津梨等一批知名品牌被熟知,梨膏、梨酒等深加工产品拉长产业链条带动群众致富。目前,依托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河南省梨产业发展活力十足,持续助力乡村振兴,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眼下,梨果飘香,三门峡市陕州区、宁陵县等梨产区的万亩梨园迎来收获季。近日,一场由全省各地主要梨产区合作社与梨树种植大户等140余人参加的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培训暨观摩会,在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的核心示范园举行,现场气氛热烈。

培训暨观摩会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为梨产业优质高效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让梨的品质更优良、口感更佳,也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让科技成为做强梨产业的引擎。

此外,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的专家们,近期在全省多个梨树种植主产区开展了技术观摩会,与种植户交流指导绿色、高效技术以及丰产秘诀。

在陕州区千亩西洋梨基地,梨果成熟迎来收购热潮,路上挤满了开着电动三轮车前来送梨的种植户,收梨摊位上有抬筐倒梨的、有分级拣梨的、有把控质量的,还有正装车的,忙活的种植户脸上乐开了花。在优势特色示范县宁陵县,专家们向大家示范了高接后秋月梨水平棚架栽培模式、水肥一体化、果园机械化应用等技术,尽管天气炎热,但大家纷纷热情不减。

据了解,秋月梨是从日本引进的新品种,这两年深受消费者欢迎,但“娇贵”种植难。因此,其种植培训是种植户最受欢迎的培训课题。

建设核心示范园

打造全省梨园标杆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梨示范园是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的核心示范园,是集科研、示范、科普、观光休闲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基地,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对外交流的窗口与亮点,见证了我省梨产业的飞速发展。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站长、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副所长王东升介绍,核心示范园于2009年春天建立,当时有新品种30余个、栽培模式4类6种、新技术5类近30项,包括国内最新最优的新品种、新栽培模式、新技术的展示等。核心示范园第3年亩产达1000至2000公斤,在全省引起了轰动。每年在此召开的技术培训会,辐射全省各个县乡镇的梨产区,接待果农及地方领导2万人次。

示范辐射周边省份

科技引领梨产业振兴

为了示范新品种与新技术,根据农业农村部要求,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在8个示范县建立了14个不同类型的生产示范园,品种新、全(传统品种酥梨与新品种白梨、砂梨、西洋梨),果园类型符合当前发展需要,气候类型与土壤类型全,产品类型全(含无公害、绿色与有机),基本覆盖了河南梨东南西北的主产区,符合当前梨产业发展方向,产生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王东升举例说,陕州区红旗村的红梨已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梨树种植面积2200亩,人均靠种植梨年收入1.6万元。这只是依靠科技赋能,带领乡村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从科研试验示范基地到具体产业实践,“梨园”从高墙内走出,走到田间,帮更多老百姓开出了“致富花”、结出了“致富果”,梨树变成了“摇钱树”。

说一千道一万,产业振兴是关键。2021年至2022年,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在宁陵县建立首批高接秋月梨棚架栽培示范园2个,共600余亩。高接第2年平均亩产为1180.4公斤,亩效益在6200元以上;高接第3年亩产3155.0公斤,亩效益达23978元,比酥梨效益高1万多元。高效典型吸引了当地以及周边省份大批果农、企业参观学习2600余人次。

促进梨产业升级

助力梨民增收

为特色产业谋思路,为农民致富找门路。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结合示范基地建设,2019年至2023年在全省各地开展技术指导313次,开展技术培训51次,召开现场观摩会22次,培训与指导技术人员与果农9990人次,省级以上媒体报道46次;河南梨种植面积也由2011年的70.95万亩发展到2019年的99.80万亩,增加了28.85万亩。

新品种、新模式与新技术在河南各地的普及推广,极大地促进了河南省梨产业的提档升级,有效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