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05日 星期三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河南日报客户端》:卢氏县:“院县共建”赋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河南日报客户端 2024-12-27 17:35:07

  河南日报客户的记者 王小萍 王万红 通讯员 李铁军 李加


  12月26日,位于卢氏县朱阳关镇杜店村“院县共建”长短菌龄搭配试验基地内,科研技术人员正在向菇农推广菌种搭配种植模式。据了解,2023年8月,卢氏县入选河南省“院县共建”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名单,共建周期3年,年度“院县共建”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省财政承担60%、县财政承担40%。

  卢氏县入选河南省“院县共建”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以来,该县紧紧抓住“院县共建”战略机遇,持续在科技研发上做文章,在标准化生产上下功夫,在精深加工上求突破,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一体推动食用菌产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由短链条向宽领域转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式转型,以食用菌产业现代化发展带动乡村振兴。“院县共建”成为该县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重要创新探索。

  突出顶层设计“共建”有序推进。该县成立了“院县共建”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由县级领导担任负责人,并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工作专班,设立链务专员,将共建工作纳入县委全会,以“农工贸游一体化”为链条构成的现代农业体系正在该县一体推进。同时,该县因地制宜制定《卢氏县2024年度“院县共建”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县实施方案》,确定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和绩效考核要求,做到方向精准、内容精准、绩效精准。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明确各类衔接资金、专项资金都向“院县共建”合作项目上倾斜,2024年,安排县级配套项目和经费资金共计130万元,累计争取各类资金1000余万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超过3000万元。

  发力种质资源“转变”品种结构。该县地处豫西边陲,是河南省平均海拔最高、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的深山区县。该县充分利用海拔落差大、多种气候形态、资源优势并存的特点,探索不同海拔、不同温度、不同区划条件下,实现周年食用菌供应的品种搭配模式,与省林科院、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院县共建”合作关系,引进10个香菇新品种,开展长短菌龄搭配试验,为食用菌产业发展储备优良香菇品种。该县试点选取朱阳关、杜关、狮子坪3个低、中、高海拔乡镇为试验区,安装环境监控设备,收集气象数据,建立气温空间插值模型和逐月常年气温分布区划,逐月划分等温线,研究自然温度+设施大棚+品种搭配,建立香菇适宜种植区划,精准指导11个乡镇的接种时间及出菇时间,使卢氏香菇供应时间由4个月延长至10个月,大幅度提高大棚利用率,规避了集中上市风险,菇农收入增加近40%。同时,引进自育的灵芝新品种1个、猴头品种1个,建立试验示范基地2个(瑞东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河南省智诚农业有限公司),推广仿野生种植,优化食用菌产业品种结构,拉伸产业链增加税收。

  依托科技智力“支撑”产业发展。该县紧抓“产业科技化、科技产业化”发展趋势,建立跨单位、跨学科的多学科技术力量协同机制,推动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卢氏中试基地、梁剑平工作室等科研平台落户卢氏。协调省林科院牵头组织食用菌研究所、农副产品加工所组团来卢开展共建工作,食用菌研究所和上海农科院一起承担菌种联合攻关项目。聚焦食用菌重点企业人才需求,利用“企业人才蓄水池”专项人才管理办法,引进专业院校科研人才,有效激发创新活力,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同时,围绕养菌管理、出菇管理,开展现场指导和集中培训,全年派出技术人员54人次,开展现场观摩、科技培训3期150余人次,服务规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个,示范推广技术(规程)4项。

  据悉,2024年该县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年综合产值已突破70亿元,成功创建了国家级食用菌产业集群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责任编辑: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