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9日 星期六
首页>新闻中心>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河南罗山“粮-菇”首秀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为深入践行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战略要求,河南启动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科技支撑行动计划,旨在围绕构建农业产业全链条技术支撑体系,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加快河南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食用菌产业作为河南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进一步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实现示范区双效益提升,河南省农科院食用菌所创制“粮-菇”轮作模式,将地方作物和食用菌结合起来,打造循环农业新形态。

3月22日,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主办,信阳市农业科学院、罗山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承办的“河南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优质食用菌专项‘粮-菇’轮作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观摩培训会”在罗山县召开。

河南优特产业行动计划食用菌专项首席专家孔维丽,罗山县副县长王淼舸、信阳市农科院副院长梁成强、信阳市科技局副局长许永、省农科院推广处科长许保疆等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省农科院、地方政府、各乡镇负责同志、经销商代表等120余人通过实地观摩、专题研讨,共探农业增效与生态循环协同发展新路径。

作为罗山县首次引入的农业创新模式,“粮-菇”轮作以豫南稻区冬闲田为载体,利用水稻秸秆、稻壳等农林废弃物为基料,错季种植营养与生态价值兼具的大球盖菇(又名赤松茸)。通过菌渣还田,显著提升土壤有机质,实现“以菇养地、以地促粮”的生态循环。据测算,通过“粮-菇”轮作模式,大球盖菇叠加次年水稻产值,综合收益较传统种植会有很大提升,真正开辟了一条“一季稳粮、一季增效”的现代农业新途径。

在罗山县泰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示范基地,食用菌专家团队现场讲解“粮-菇”轮作栽培技术,使与会人员对此有了更加全面、直观的认识。“4月将迎来首茬出菇关键期,我们会持续关注,在出菇管理过程当中,给予技术指导,包括在后期下一茬作物的施肥管理以及种植方面,我们再提供一整套的技术服务。”河南优特产业行动计划食用菌专项首席专家孔维丽强调。在随后召开的培训会上,专家团队针对产业链各环节展开精准指导。




(河南优特产业行动计划食用菌专项首席专家孔维丽)

省农科院推广处科长许保疆指出,“粮菇轮作”模式在原有示范区,取得了很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在罗山,同样可以形成正向“综合农业生产、环境生态和农民生计”可复制的样板,让其他想要加入的基层群众也能“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

罗山县副县长王淼舸表示,罗山县将全力推动粮菇轮作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培育一批既懂技术又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努力打造一条集“种植、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全链条产业体系。

室内会议上,与会专家郑靖康、王震分别围绕大球盖菇品质分级及烘干工艺、大球盖菇采后加工技术进行了详细讲解。在研讨会上,相关企业代表、种植基地负责人畅所欲言,就大球盖菇当前种植、销售过程中的问题、优秀经验进行了交流讨论,同时本次会议也为种菇方及收购商提供了对接平台,供需双方面对面进行交流,最大程度解决种菇之后的销售难题,为“粮-菇”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会后,与会经销商代表对“粮-菇”轮作模式表达了浓厚的兴趣与高度认可。他们表示,大球盖菇鲜菇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喜爱,干菇、盐水菇、罐头这些初级加工品市场前景也都很广阔。各位种植户可放宽心,大胆去种,可将精力多放在提升产品品质上。

作为河南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科技支撑行动计划的创新实践,罗山的“粮-菇”轮作首秀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全链增值,不仅为粮食安全与土壤修复提供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守住了百姓的“米袋子”和“菜篮子”,更探索出了一条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统筹推进的创新之路,为河南乃至全国同类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罗山县泰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 王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