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香菇菌棒制棒养棒高峰期,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孔维丽研究员在4月11日率队深入西峡县,围绕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召开专题会议,并就关键生产环节及产业链延伸提出指导性意见。会上,孔维丽研究员结合当前产业现状,提出一系列规范化、标准化生产要求,为西峡县香菇产业全链条升级注入科技动能。
会议指出,针对伏牛山区鲜香菇周年供应目标,制棒工艺需精准把控,制棒厂规范化发展是核心环节。孔维丽研究员要求:
生产标准化:需严格把控菌棒生产各环节的精细工艺,精准调控菌棒含水量、pH值等核心指标,确保菌棒质量稳定;
技术优化:通过调整灭菌参数,缩短灭菌时间,提高灭菌温度,减少养分流失,提升菌棒品质;
科学养菌:基于菌棒耗氧量变化规律,建立分阶段通风标准,平衡供氧与保湿需求,提高养菌效率。
同时,会议提出制棒厂需加快建立香菇溯源体系,制定菌棒菌种生产技术规程标准,推动产业向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方向迈进。
会后,孔维丽研究员一行前往香菇加工厂调研,郑靖康博士、孟可心博士同西峡火凤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展开深度交流。专家团队结合加工厂现状,重点探讨香菇初加工、精深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等方向,提出通过技术创新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实施路径。
西峡县香菇产业需突破传统种植思维,强化加工端布局,构建“种植+加工”双轮驱动模式。通过完善产业链上下游衔接,提升产业抗风险能力,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孔维丽研究员总结强调:“香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既要保障前端种植技术领先,更要推动后端加工提档升级,形成全链条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
未来河南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将围绕会议部署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重点推进香菇溯源体系建设、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制定及加工技术升级等工作,为打造全国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2025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