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30日 星期五
首页>新闻中心>科技服务
科技服务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关于科学有效应对“烂场雨”的指导意见



       当前,我省小麦由南到北已陆续进入成熟收获期。根据气象部门预报,5月22日、27日及6月2日-3日,全省将迎来几次降雨过程,降雨和不同区域的小麦成熟期重叠,一旦形成“烂场雨”,可能导致麦田倒伏受淹、麦穗霉变发芽,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为科学应对“烂场雨”,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详细应急预案,坚持“四抢”(抢排积水、抢抓田管、抢时收获、抢晴晾晒)、“两降”(降渍涝、降损失)、“两防”(防病虫、防霉变),加强田间管理,强化防灾减灾,最大限度减少产量损失,确保颗粒归仓。

     (一)抢排积水降渍涝。对降水较多地区,要及时畅通麦田沟系,确保雨止田干,降低麦田湿度,保持根系活力,减少倒伏概率,同时确保雨后农机能尽早下田抢收。对无沟系配套的地块,要及时调度排涝机具,抢排田间积水。特别对倒伏麦田,要加快排水降渍,避免麦穗泡在水中导致穗发芽,减少霉变发生。

      (二)抢抓田管防病虫。对处于灌浆期的麦田,要持续抓好田间管理,强化“一喷三防”。要根据病虫发生情况,科学选药用药,同时混合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或生长调节剂,防逼熟防早衰,促灌浆提粒重,增产量保质量。对倒伏麦田,群体内荫蔽程度增加,易加重病害发生,要强化病害防控,实施无人机统一作业。

      (三)抢时收获降损失。密切关注小麦成熟状况,在小麦籽粒进入腊熟期后抓住天气晴好时机适时抢收,做好抢时收获。要根据成熟程度,合理调配农机,科学安排收获进度。对处于蜡熟末期的麦田,要抢在大雨来临前收获,预防穗发芽,并为下茬播种创造良好条件。对于已成熟且籽粒含水量低于13%的小麦,要及时入仓保存,避免淋雨。对于穗发芽麦田,要分类抢收,分类存储,分类销售。对于倒伏麦田,要加装扶倒器、分禾器,适度降低割台,减缓行进速度,减少机收损失。

      (四)抢晴晾晒防霉变。对为避免降雨影响抢收、收获籽粒含水量高于13%的小麦,要抢抓晴好天气,利用有利场地抓紧晾晒,降低水分含量,防止霉变发生。若收获时遭遇阴雨天气或籽粒含水量较高,要利用烘干设备及时烘干,尽快使籽粒含水量降至安全水分,避免发芽和霉变,及早入仓入库。对因雨来不及入库或室内不具备晾干条件的,要覆盖防雨膜,雨停后及时揭膜晾晒,减少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