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发展的巴西科技创新政策
本报驻巴西记者 邓国庆
从科学探索到技术发明,再到实现技术的产业化,是世界各国制定科技发展政策的基本思路。1951年,巴西成立科学技术最高决策机构???国家研究委员会,明确提出科技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基本原则,决心借助科学技术满足巴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国家的科技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发展科技更成为世界各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面对发达国家雄厚的经济技术实力,为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迎接国际竞争的新挑战,巴西政府以自主创新为基础,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为本国经济的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一、重视科技发展,进一步明确科技是发展经济的基础,重申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和新技术开发的重要意义。政府以立法形式确立科技政策,较好地确保了科技发展在国家经济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使政府的科技政策保持长期性和连贯性,并通过立法加大了科技投入。巴《信息产业法》规定,凡是用于科技创新的投资达到当年产值5%的企业,可减免50%所得税并免缴工业产品税。政府还向企业提供发展科技的低息贷款,对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和需要购买的科研设备,给予财政和信贷支持。其他如《私人企业投资科技税收鼓励法》、《政府高技术含量产品采购法》等,既保证了政府对科技的投入,也鼓励了私人企业投资科技事业。1996年?2002年,科技投资累计达150亿美元。由于对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巴西在科技发展面已在拉美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巴西在自动化信息技术、小型飞机制造、汽车生产、水电工程技术、采矿、生物工程及新材料等领域已具有较高的水平。
二、加强科技体制改革。长期以来,巴西科技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绝大多数研究与开发人员集中在高校、科研机构和基金会,企业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科研机构,因此,科学研究与企业需求往往脱节,许多研究成果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制约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对此,巴西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措施,打破旧有体制对技术创新的束缚,进一步整合现有科技资源,极大地调动了科研人员和企业的积极性,对巴西科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004年12月,巴西《创新法》出台,鼓励科研单位、学校和企业双向联合,使科研机构和高校参与创新的全过程,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的周期,以培育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改变技术成果转化滞后的被动局面,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政府通过设立科研项目基金和制定优惠财政政策,支持科研人员的项目研究(特别是在应用科学领域方面)。要求大部分科学团体参加国家确定的优先项目和计划,在项目执行期间,既要考虑科学进步的要求,也要兼顾培养和稳定科技人才。
巴西科技部制定了科技发展《战略计划》,其核心是要使科技创新达到最大整合,把科技创新从目前联邦政府及部分州政府的行动体系中剥离出来,加强区域开发,联邦政府支持州一级或地区研究发展中心的科技创新活动。同时大力推动生产部门对科技发展的投入,实现国家科研开发经费的多元??悦褡迤笠档目蒲懈?圆普?С郑焕┐蠹际踝灾髂芰Γ?⒄购屯乒闶屎媳竟?跫?亩来葱约际酰皇视?蒲Х⒄沟囊?螅??傩碌目萍剂煊颍??⒕哂谐隹谇绷?凸?示赫?Φ募际酢?
三、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重点发展信息、生物、纳米技术领域。21世纪初,巴西政府推出了若干领域科技发展的重点规划和促进计划。如“2000年?2003年科技发展4年计划”、“新千年研究所计划”,“十大行业研究开发基金计划”、以及“绿?黄计划基金”计划等。为赶搭生物经济快车,巴西大力实施基因组计划。在破译和绘制人类癌细胞基因图谱方面的世界排名仅次于美国。在生物医药技术方面,巴西在热带病的免疫研究和药物开发方面成绩显著,其生物医药技术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达80%%以上。此外,为加快扶持纳米技术的发展,巴西科技部和国家科技发展理事会2001年制定了纳米科技计划并拨出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纳米材料、纳米生物与化学及纳米机器3个领域的科研项目。
四、制定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战略。巴西科研具备一定的基础和实力,近年来高级创新人才的培养大幅增长。目前,在巴西的800多所高等院校中,有80所设立了科研中心,2003年培养的博士生近7000人。为了吸引人才回国工作,巴西科技部还制定了相关政策,通过奖学金和津贴等方式,鼓励高级科研人员留在国内企业和科研机构工作,以解决本国人才流失问题。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200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