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1日 星期五
首页>新闻中心>实用技术
实用技术
杂粮作物抗旱防涝技术措施

防涝保秋的关键在于提前预防、及时排涝、科学恢复。通过合理选地、完善排水、加强田间管理,并结合涝后补救措施,可有效减少涝害损失。

一、综合预防措施

1.合理选址与整地: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避免低洼易涝区种植,完善田间排水系统,确保排水畅通。

2.品种选择:选用抗旱或耐涝性较强的品种

3.播种管理:垄作栽培,调整播种期,避开雨季高峰,适当提前或延后播种。

4.合理密植,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减少湿度过大引发的病害。

二、苗期抗旱技术措施

1.采用“抢墒播种”或“等雨播种”。

2.覆盖保墒(地膜覆盖、垄作覆膜、秸秆覆盖):行间铺秸秆(厚度5-10cm)。

3.中耕松土:苗后浅中耕(3-5cm),打破土壤板结,切断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干旱年份适当延迟拔节期追肥;

4.水分高效利用:有条件地区采用滴灌或喷灌,避免大水漫灌;无灌溉条件时,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缓解旱情。

5.化学调控:喷施抗旱剂(腐植酸等),减少叶片气孔开度,降低蒸腾。

三、苗期防涝技术措施

1.1排水降渍:雨后及时排除积水,避免根系缺氧死亡。

1.2中耕散墒:地表稍干时浅中耕(避免伤根),增强土壤透气性。

1.3补肥促长:叶面喷施尿素+微量元素(如锌、硼),缓解根系吸收障碍。追施速效氮肥,促进恢复生长。

1.4病害防控:涝后易发根腐病,可用恶霉灵或多菌灵灌根预防。

1.5涝渍严重时,可喷施多效唑控旺或防倒伏(高温高湿徒长)。

四、拔节期孕穗期抗旱技术措施

1.水分精准调控

1.1灌溉保墒:拔节期遇旱,优先保证1次透灌,避免“卡脖旱”;

1.2无灌溉条件可叶面喷施黄腐酸+磷酸二氢钾缓解旱情。

1.3孕穗期提倡“小水勤灌”。

1.4覆盖抑蒸发:秸秆覆盖田块保持覆盖厚度5-8cm;地膜覆盖田注意破膜通风防高温灼伤。

2.营养与化学调控

2.1追肥抗旱:结合灌溉或降雨,每亩追施尿素+硫酸钾,促进幼穗分化。

2.2调节剂应用:喷施氨基寡糖素或S-诱抗素,增强作物抗旱。

3.农艺保墒                                                        

3.1中耕断根:轻度干旱时中耕(深于苗期),切断部分表层根系,促使根系下扎吸收深层水。

3.2控旺防耗:徒长田块喷施多效唑,降低营养消耗。避免过度调控:防止穗发育受阻。

五、拔节期孕穗期防涝技术

1.应急排水:快速排涝,防根系窒息;疏通三沟。

2.涝后恢复

2.1土壤处理:排水后撒施生石灰或微生物菌剂(如枯草芽孢杆菌),调节土壤微生态。

2.2深锄散墒(避开根系密集区),改善土壤通透性。

2.3营养补救:喷施芸苔素内酯+螯合铁锌叶面肥,缓解黄叶。根施腐植酸水溶肥,促进新根萌发。

2.4病害防控:根腐病:用噁霉灵+甲霜灵灌根。叶斑病:喷施苯醚甲环唑或吡唑醚菌酯。防治穗腐和粒霉病发生。生物预防:喷施木霉菌制剂(如哈茨木霉T-22)抑制病原菌。

2.5灾害预警与补救:干旱预警。连续10天无雨且土壤含水量<12%时启动应急灌溉;绝收田块改种绿豆。

3.涝害发生后的补救措施

3.1.应急措施

(1)抢排积水:雨后立即疏通沟渠,排除田间积水,对低洼积水处用机械强排。或可采用暗管排水或深沟排水,减少渍害。

(2)扶苗洗苗:对倒伏的作物,及时扶正并培土固根,减少倒伏损失。若叶片被淤泥覆盖,可用清水冲洗,恢复光合作用。

3.2.涝后恢复措施

(1)中耕松土,改善土壤透气性:土壤稍干后及时中耕,破除板结,促进根系恢复;结合中耕,适当培土,防止二次倒伏。

(2)追肥管理,促进恢复生长: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尿素,根部追施速效氮肥或复合肥,补充养分损失,增施微生物菌肥,改善土壤环境。

(3)病虫害防治:涝后易发根腐病等病害,可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喷雾或灌根。可用多菌灵等药剂防治;注意防治叶部病害和虫害(蚜虫、粘虫等害虫),选用高效低毒农药防治。

(4)补种改种:对受害严重的地块,及时补种或改种短生育期作物,选择生育期适宜的替代作物品种,绝收地块可改种速生蔬菜或绿肥作物,减少损失。

(5)长期防涝:完善排灌设施,提高抗涝能力。推广保护性耕作,如秸秆覆盖、免耕播种,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注意事项:排水时注意先排低处,中耕不宜过深,避免伤根,追肥应少量多次,避免烧苗,注意天气变化,预防二次涝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