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3日 星期六
首页>新闻中心>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大象新闻》:小作物大产业! 2025河南省杂粮新品种成果展示会召开

为加快突破性甘薯杂粮品种选育、示范与推广,推动河南省甘薯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9月10日,“河南省甘薯、谷子、绿豆等杂粮新品种新技术成果展示会”在伊川县白沙镇、原阳基地(国家生物育种中心)召开。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张克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长程泽强、洛阳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向召、来自河南河北山东的国家谷子高粱产业体系专家和我省的国家甘薯产业体系、国家大麦青稞产业体系专家、河南省甘薯杂粮体系专家、洛阳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洛阳市农林科学院、伊川县委领导、伊川县农业农村局相关技术人员与企业、种植户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河南省甘薯杂粮良种联合攻关、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的科技创新工作实施成效。

在伊川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利伟的陪同下,与会代表首先来到伊川县白沙镇新品种展示基地。大家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观摩了长势喜人、谷穗饱满的谷子新品种示范田。基地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基地采用的机械化精量播种、宽窄行高效种植、科学田间管理及机械化收获等全套现代化农艺技术。伊川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任战强介绍:杂粮是河南省丘陵旱地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近年来,伊川县与河南省农科院紧密合作,加大科研投入,杂粮产业发展成效显著,项目实施以来,选育出表现突出的一批杂粮品种,这些新品种以其优异的适应性、高产性和卓越品质赢得了种植户和市场的广泛认可。

河南省甘薯杂粮体系首席专家李君霞介绍:在伊川这块示范基地采用宽窄行种植技术种植了4个表现优异新登记的谷子品种,实现了新品种新技术的融合,原阳基地和国家生物育种中心还展示有29个谷子品种、16个绿豆品种、14个淀粉型菜用型甘薯品种,2个酿造型高粱品种,充分展现了近年来在政、企、研三方共同努力下,河南省杂粮产业所迸发出的强劲发展活力。作为河南省农科院杂粮团队负责人李君霞详细汇报了项目开展以来,各个研发团队明确任务目标、科研进展突出、集成高效栽培技术、应对灾害性天气、促进科技产出及开展示范推广等方面获得成效,并对所有参与单位和人员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程泽强在现场强调:本次展示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伊川县委县政府、白沙镇及洛阳市农技中心等单位的精心组织和大力支持。他指出,杂粮虽“小”,但完全可以做成“大”品牌、形成“大”产业。这既得益于科研专家的重大贡献,也离不开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需要在延链、补链、强链上做文章,构建完整的产业体系。他近一步提出,要向科技要粮食、向管护要粮食、向防护要粮食、向市场要粮食。即通过科技创新挖掘单产潜力,通过精细管护提升生产效率,通过有效防护保障粮食安全与优良品质,并通过与市场、企业紧密对接,将伊川的杂粮资源优势转化为知名的产品品牌,让白沙镇的优质杂粮真正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不断提升河南杂粮的整体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随后,与会众人参观了位于原阳的谷子、绿豆、高粱种植展示基地,通过现场查看和问询,大家对其中表现优异的杂粮品种表示出极大的兴趣。下一步河南省将继续深化农业科研合作,推动更多科研机构与省农科院开展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融合研究,共同探索杂粮科研新思路、新方法,持续提升科研水平,以科技赋能杂粮产业,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