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第一届科技成果转化暨科企融合发展大会在郑州市开幕。大会以“豫见农科新成果、共构农业新未来”为主题,旨在通过大会平台赋能农民增收,转化实用技术让群众借科技增强创收动能;壮大龙头企业,以成果转化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培育振兴主体,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与经营能力;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一体化技术方案赋能乡村产业。
近年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将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作为服务农业发展的“生命线”。“十四五”期间,全院累计授权植物新品种权190件,审定登记新品种185个,获国家发明专利399件;建设各类示范基地1000余个,示范新品种900个、新技术600项,服务6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培育乡村振兴经营主体2400余家,催生“延津强筋小麦”“正阳花生”等全国知名区域公共品牌。
在大会开幕式上,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和河南省农投集团,共同发起设立河南农业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基金设计规模为1亿元。主要以股权方式投资具备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和提升企业经营业绩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创新型企业,以发挥双方在农业科技及农业产业布局方面的优势,促进“产业+资本+科技”的有效融合,推动农业科技成果有效落地,提高成果转化效率。河南农业投资集团、延津县帝益麦种业有限公司等27家企业代表在大会上进行战略合作、品种权转让等方面的签约,签约金额达到6152万元。
此次大会为期3天,涵盖《河南省农科系统十大科研进展》发布、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企融合发展典型展示、科技成果展览和科技开放日等活动。开幕式当天展会现场设有种业芯片、果蔬飘香、林果花卉、食药同源、精深加工、食品安全、绿色防控、智慧农业等8个展区,集中展示全省农业领域102个新品种、65项新技术、30项新产品,共吸引涉农企业家代表、部分金融部门负责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300余人参加,同步有15000余人线上观看,共同见证科技创新成果。
农业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的强力支撑。据介绍,目前,河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65.7%,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88.1%,科技正为河南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从“郑单958”玉米品种连续18年成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玉米品种、累计推广面积突破10亿亩,到抗落粒宜机收芝麻新品种“豫芝ND837”破解“一熟就炸、一碰就落”的难题;从“前氮后移”小麦施肥技术推动大面积亩产超500公斤,到花生单粒精播技术创造亩产866公斤的高产纪录,河南农业科技一次次突破瓶颈、引领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