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秋分到寒露期间,是豫南油茶主产区果实采收的时节,连日的阴雨天气和低温给果实采摘及采后处理带来了挑战,未及时处理的果实极易发生霉变,影响籽仁质量。10月14日至16日,河南省油茶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一行深入新县周河乡、陡山河乡油茶核心种植区及果实采收加工企业,针对不同时间果实采收及采收后处理工作,进行“雨天采收+采后处理”技术指导,为油茶种植户增收保驾护航。
服务团首先来到周河乡熊湾村大别山五马油茶产业园,对已经采收的油茶秋分籽和寒露籽采后处理进行技术指导。服务团建议:一是果实摊晾——果实采收后24小时内必须摊晾,室内摊晾场地要选择通风良好的干净水泥地面,摊晾时可将果实分成小堆,厚度不超过10厘米,每隔5小时翻动一次,翻动时动作要轻,避免果实表皮破损。二是果实脱壳——采用机械脱壳时,要根据茶果大小调整脱壳机间隙,一般控制在5毫米到8毫米,观察籽仁破损情况,若破损率超过5%,需重新调整参数。三是茶籽烘干——脱壳后的茶籽通过热风烘干机干燥,初始温度控制在50℃,持续2小时,之后每小时升高5℃,最高不超过70℃,干燥过程中要确保最终含水率降至12%以下,含水率过高易导致茶籽酸败,过低则会影响后续榨油效率。针对部分种植户缺乏室内晾晒场地及烘干设备,服务团协调周边中大型采收加工企业及时收购后进行科学处理。
服务团随后到周河乡付冲村油茶种植示范基地和陡山河乡朝阳寺油茶基地,进行长林系列霜降籽采收工作技术指导。服务团建议:由于连续的阴雨低温会推迟果实成熟期,要观察果实状态确定具体采收时间,以果实出现少量开裂、种子乌黑有光泽为标准;种仁剥开为乳黄色时采摘最为适宜,采收工作一般要在7~10天内完成,采收时要注意不可敲打,不可用折枝的方法采收,以免损伤树体和花苞,影响翌年产量。
此次科技服务有效破解了当地阴雨天气带来的采收与处理难题。下一步,服务团将持续跟踪服务,推动关键技术标准的应用与普及,助力新县油茶产业提质增效。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6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