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时期河南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获悉,“十五”时期,河南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据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总队长陆洁介绍,2005年河南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70.58元,与2000年相比增加884.76元,增长44.6%,年均增长7.6%,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5%。
??消费水平普遍提高,农民生活更加富裕。2000年-2005年,河南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1315.83元提高到1891.57元,增加575.74元,增长43.8%,年均递增7.5%。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各个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消费结构升级,货币化程度提高。“十五”期间,在农村居民整体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同时,消费结构也在向发展型消费变化,主要表现有:一是恩格尔系数下降,由2000年的49.7%下降到2005年的45.4%,下降了4.3个百分点。二是生活消费货币化程度明显提高。2005年,全省农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1520.18元,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70.9%,年均递增11.3%,现金消费的年均增长速度比生活消费总支出增长速度快3.8个百分点。人均货币性生活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达到80.4%,与2000年相比提高了12.8个百分点。
??消费质量改善,消费档次明显提升。“十五”期间,河南农村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已摆在重要位置,居民生活正向饮食营养化、穿着多元化、用品高档化、住宅配套化发展。首先吃的更有营养了,农村居民的膳食结构正在发生变化,食品消费水平和质量已有较全面的改善。其次,穿的更漂亮了。2005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用于衣着方面的支出为132.36元,与2000年相比增长52.3%,年均递增8.8%。再次,住的更宽敞了。2000年-2005年,河南农村居民人均用于居住类消费的支出由206.12元提高到317.97元,增长54.3%,年均递增9.1%。5年间人均住房面积由23.14平方米增加到27.21平方米,增加4.07平方米。同时,居住质量也明显改善,住房中有卫生设施、有空调和暖气设施的户数比重均有所提高,家庭室内装饰装修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最后,用的更高档了。2005年河南农村居民家庭设备、用品及相关服务性支出人均82.69元,比2000年增长19.1%。从耐用消费品的存量看,增长速度更快。2005年末,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洗衣机55.67台、电冰箱13.48台、彩电81.69台,比2000年分别增长1.27倍、95.4%、1.13倍。一些更为高档的热水器、空调等耐用消费品正在成为收入水平较高农户的消费热点。
??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生活服务环境改观。农村社区发展对农民生活的改善具有重要影响,各级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的加大,对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农村交通、邮电、电力事业的发展,改善了农村生活、生产条件,方便了城乡经济、文化交流,为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年间,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农民与外界的交流日益扩大,交通通讯支出快速增长,2005年河南农村居民用于交通和通讯支出人均为159.73元,比2000年增加103.35元,增长1.8倍,平均每年增长23.2%,成为近几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与此同时,随着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服务消费水平也相应提高。2005年河南农村居民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的支出为177.66元, 比2000年增长33.5%。
记者靳占修 实习记者古旭光 特约通讯员党元生
信息来源:中国信息报 (2006-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