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建设与农业科技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有效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了应对新形势,开创我国“三农”工作新局面,正确选择了“农民增收”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两个主体,连续两年出台关于“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和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使得我国“三农”成了重中之重。
重视和加强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一直是一项事关国家昌盛、民主兴旺的基础性、战略性、长期性的任务。
面对我国资源紧缺、生态破坏、环境退化、人口增长和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现实国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党和政府提出了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农村就业渠道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开发新型能源等明确要求,为现代农业建设指出了发展方向。
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现代农业是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基础,重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汲取传统农业的净化,根据国内外市场需要和WTO规则,建立起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现代工业装备、推行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农业综合体系,是把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紧密结合、农工贸一体化有机连接的综合性产品。
建设现代农业,就是要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促进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变革。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
一是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是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农业的内涵不断得到拓宽和延伸,农业的链条通过延伸更加完整,农业的领域通过拓宽,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
二是突破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城乡互助、工农结合,合理地进行资源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和组合。
三是突破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现代农业管理及社会化服务体系。
四是突破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立足全球,重视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发展,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使之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现代管理手段的实际运用,不断提高农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南美洲有2000万平方米,两个中国这么大,一面太平洋,一面大西洋,资源非常丰富,所以我们现在要从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来考虑问题,后来我们到了巴西、阿根廷等考察后,感觉一定要站在两个角度来考虑问题。
现代集约持续农业是农业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现代集约持续农业是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在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关注城乡统筹、以工支农,面向“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调整结构,优化产业和产品构成。
我国的畜禽产品和水产品都需要用饲料换,粮食可以做饲料,饲料并不是粮食。我们生活的结构里边猪肉占到了63%,牛羊是吃草的,我到过日本北海道,北海道他们主要是以草为主,这跟我们的差别很大。因此,结构要进行调整。
增加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依靠科技,提高资源产出路和劳动生产率,防治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控制人口,提高劳动力综合素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起来,共同走向市场,广辟门路,增加农民收入,走向共同富裕,逐步建设成为一个资源合理利用、经营产业化、资源集约化、生产商品化的现代农业。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的建设
人类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在现有知识资源和物质资源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已形成世界性潮流。知识的创新和发展提高了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综合利用的程度。
现代科技发展在全球进步比较快,现在我们也已经进入45%左右,第一个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大家很关注有机食品。有机食品在特定条件下施用化肥是可以的,但是有机食品化肥不能过量,要保证安全。
加快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的体系建设与体制改革。农业现阶段必须坚持以农业科研机构以公益为主的定位不动摇;农业科研机构作为科技创新的主题,地位不动摇。农业科学包括基础性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性研究的完整性不动摇。
我想,是不是把基础研究改称基础性研究,农业不搞遗传怎么搞建立新品种。所以,我建议把科学作为三类,基础性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基础性工作。只有使农业科研机构以政府为主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不动摇,农业科研机构分工协作和层次分明的研究体系不动摇,才能把国家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做好、做深、做到位。
作者:卢良恕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2006-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