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首页>新闻中心>科技动态
科技动态
甘肃在节水和土肥方面的七大技术
  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时期及方法的技术。其技术体系包括“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导”5个环节,土壤测试、田间试验、配方设计、校正试验、配肥加工、示范推广、宣传培训、效果评价及技术研发9项工作。其核心技术可概况为“12345”要决:坚决贯彻一个原则:即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原则?切实做到两个平衡:即氮磷钾之间及大量与微量元素之间的平衡?灵活掌握三种施肥方式:基肥、种肥和追肥?深刻领会四个施肥理论: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报酬递减率、因子综合作用律?全面评价五项指标:高产指标、优质指标、高效指标、环保指标、改土指标。根据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地力要素及正常年景粮食平均产量等,目前将甘肃省测土配方施肥分为5大类区:河西走廊灌漠(淤)土区,陇中干旱黄土高原区,陇南黄棕壤、棕壤、褐土区,陇东干旱半干旱黄土高原区,高寒阴湿区。   二、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栽培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甘肃省年降雨量在250-400毫米的半干旱地区,是双垄沟集流增墒技术的改进与创新。技术原理:从集雨和抑制土壤水分蒸发的原理出发,通过全地膜覆盖大小垄面,充分接纳降水,特别是春季5毫米的微小降雨,通过膜面集雨进入播种沟,有效解决干旱影响播种、出苗的问题,达到抗旱保墒的集雨目标。技术要点是在田间起垄,形成大小垄,大垄垄底宽80厘米,高15-20厘米,小垄垄底宽40厘米,高10-15厘米,总宽幅120厘米,用厚度0.006-0.008毫米,宽幅120-140厘米的超薄膜全地面覆盖,膜间不留空隙,相接覆盖。   三、日光温室膜面集雨节灌施肥一体化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甘肃省年降雨量在350毫米以上的半干旱地区的川地、塬地、梯田。技术原理:采用“日光温室膜面集雨+水窖+节灌施肥系统设备”的应用模式。利用日光温室膜面集水,水窖蓄水,棚内节灌施肥,形成以集(蓄)、微灌、施肥为一体的集雨节灌施肥集成技术。技术要点:温室内配套滴、渗灌灌溉施肥设备,与水窖(蓄水池)相连,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期需肥规律,用低压管道将水输入滴孔,滴渗到作物根际,定量、定额灌溉,精准施肥,提高水分利用率,实现科学施肥。   四、地膜覆盖再利用免耕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甘肃省年降雨量在350毫米以上的半干旱地区的川地、塬地、梯田。技术原理:采用地膜覆盖种植作物,第一茬作物收获后,保持地膜完好,不揭膜,当年或翌年春季,在原膜上播种下茬作物的一种免耕蓄水保墒技术。特点是:不破坏土壤结构,充分有效地蓄集降水,保持土壤水分,减少地膜重复投入费用,达到节本增收的目的。目前,主要有番瓜地膜覆盖原膜再利用点播冬油菜、番瓜地膜覆盖原膜再利用点播玉米、油菜地复种地膜菜豆原膜再利用点播玉米或油菜、玉米地膜覆盖原膜再利用点播玉米等种植模式。   五、膜下滴灌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甘肃省河西灌溉农业区,广泛应用于棉花、玉米、番茄、蔬菜等作物以及林果业等。技术原理:膜下滴灌技术是滴灌技术和覆膜种植技术的有机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田间灌溉方法。兼有地膜栽培技术和先进的滴灌技术的优点,既能根据作物根系分布进行局部灌溉,较好地保持土壤良好结构,防止水分深层渗漏和地面径流损失,又可以利用地膜的保温、保墒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面蒸发,提高作物对水肥的利用率。技术要点:有加压滴灌系统和自压滴灌系统两种形式,设备主要由水源、首部、输配水管道及毛管、滴水器等构成,根据不同的作物类型可选用不同的滴灌设备。   六、控制性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甘肃省河西灌溉农业区的起垄或开沟种植的玉米、洋芋、果树等宽行作物。技术原理:对作物根系进行分区交替灌溉,使土壤垂直剖面或水平剖面某个区域的根系保持干燥,而让一部分根系灌水湿润,从而交替控制部分根系干燥、部分根系湿润,达到以不牺牲作物光合产物积累而大量减少无效蒸腾耗水而节水的目的。交替灌溉后,土壤水分由湿润区向干燥区侧向运动,减少了水分向深层渗漏。有田间控制性交替隔沟灌溉、田间移动式控制性交替滴灌、田间自动控制性交替滴灌、田间自动控制性交替隔管渗灌。   七、垄畦沟灌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甘肃省河西灌溉农业区。核心是在垄畦上种植,两畦间开留输水沟灌溉。它的种植方式是将土地平面修整成波浪形垄畦,垄畦规格为:垄底宽90厘米,垄上(面)宽不小于60厘米,两垄畦间上沿距不小于30厘米,沟深20厘米,垄畦立体结构为梯形,输水沟为V型或U型。种植4行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