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品种类型搞好小麦后期管理
目前,我省中南部地区弱春性品种小麦已经抽穗,中北部地区多数品种在20日前后抽穗。通常把小麦从抽穗到成熟称为生育后期阶段。此期包括抽穗、开花、授粉、籽粒形成与灌浆等生育过程,历时约40天左右,此阶段历经天数虽然只占全生育期的1/6上下,但干物质积累量约占全生育期总干物重的52%左右,吸收氮素占16%上下,是籽粒灌浆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所以在这40多天内,要求土壤能供给充足的水份和养份,延长根系活力、延长上部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和贪青晚熟,因此,即是前中期生长发育较好的麦田,仍要坚持不懈,继续加强后期田间管理,达到粒多、粒重,丰产丰收。
小麦后期管理的措施并不复杂,但要真正用好这些措施,就必须按照不同类型品种、不同长相的麦田采取相适应的措施,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管理不当,还可能影响产量,降低品质,这一点应当引起农民朋友的高度重视。以下我按照品种的发育特性、苗情长相和品质类型分别介绍后期麦田管理的主要技术和措施。
第一,强筋小麦。这个类型的小麦不仅要求产量高,而且要保证品质优,达到国标规定的品质指标,而后期管理的措施当否对籽粒品质有重要影响。这个类型的后期管理措施又可按照小麦品种的生育特性分为两类。
1.弱春性品种,如郑麦9023、豫麦34、郑农17等,目前已经抽穗,为了保证生育后期有充足的氮素供应,要在小麦灌浆前期和中期(4月底和5月10-15日)叶面喷两次尿素(1.5-2%溶液),也可以和农药混合喷洒。对少数目前群体偏小,长势偏弱的田块,也可以在4月20日前后抓紧追一次氮肥,每亩用尿素5公斤,而且要配合浇水一次。在以后的整个灌浆期不再浇水。防治白粉病、锈病要提早用药,要求在4月中下旬喷药,如后期喷药过晚,对籽粒品质有不良影响。5月份要多次及时喷药防治蚜虫。
2.半冬性品种,如新麦18、郑麦366、济麦20、河北8901等,大多在4月20日以后抽穗。除群体过大,目前长势过旺有倒伏危险的田块外,多数田块都要在4月20日前后每亩追尿素5-7.5公斤,并浇水一次。在5月15日前后再叶面喷尿素(1.5%-2.0%溶液)一次。5月份不再浇水。防治白粉、锈病和赤霉病、可在小麦扬花前后喷混合药物(粉锈宁、多菌灵等),杀菌剂不能喷洒过晚。5月份要及时防治蚜虫。
第二,中筋小麦(普通小麦)。这个类型的小麦以攻高产为主要目标。对弱春性品种和半冬性品种在后期管理的技术措施没有大的差别。这类小麦主要包括:半冬性品种豫麦49、豫麦41、周麦16、周麦18、开麦18、豫麦70、新麦9号、豫麦54、矮抗58等,弱春性品种偃展4110、豫麦18等。这些品种在全省分布很广,后期管理要根据当前苗情长相、产量目标和今后50天气候变化而定。对于目前每亩穗数达到40万以上,目标产量550公斤以上的麦田,从现在开始,连续喷洒磷酸二氢钾(0.5%溶液)2-3次;苗色稍淡有脱肥象征的可在抽穗前后每亩追施尿素5-7.5公斤(配合浇水一次),或者尿素+磷酸二氢钾喷2-3次。根据天气情况于5月上中旬浇一次灌浆水。对某些后期需水较多的品种(如周麦16)可在5月初和中下旬浇水两次,每次浇水量不要过大,而且要听天气けǎ?诖蠓缣熘?安荒芙剿??悦庖?鸬狗??
高产小麦后期管理的重点是及时防治病虫害,从抽穗前后开始,要及时防治白粉、锈病、赤毒病和吸浆虫、蚜虫。防治病虫的关键在于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及时用药。不同小麦品种对某些病、虫感染程度有一定差别,要根据往年发生病虫特点,重点防治。关于用药种类和方法,已有专文介绍,此处不再赘言。
第三,弱筋小麦。这类小麦主要分布在信阳、驻马店等中南部地区,主要品种为郑麦004和豫麦50等。弱筋小麦栽培的主攻目标是籽粒饱满,提高千粒重。主要措施是生育后期保证土壤水分供应充足,要浇好灌浆水,同时也要防止田间渍害,稻茬麦遇多雨天要及时排涝。要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2-3次喷洒磷酸二氢钾和微肥;要及时防治赤霉病和蚜虫,注意及时收割,减少穗发芽危害。
最后,谈一下正确利用生长调节剂和微肥问题。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生长调节剂药物种类很多,这些产品大致可分为几类:第一是激素+农药;第二是激素+微量元素,第三类是含有多种营养元素的复合液体。也有少数是单一激素类。这些产品多数对小麦叶片有一定营养或刺激生理活性功能,可以促进小麦茎叶合成的光合产物向籽粒输送,对提高粒重有一定作用。这些药物的增产效果在不同年份、不同地块的表现很不一致,往往是小麦灌浆期气候条件好的年份,药物效果较小,气候条件较差的年份药物效果较好。据不少试验资料,生长调节剂的增产效果在10%左右,多数在10%之内。农民群众可根据当地以往试验结果选用,并按产品说明书正确操作。不要对增产作用抱有过高企望值。
(王绍中)
信息来源:小麦所 (2006-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