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流通监管保障粮食安全
???国家粮食局负责人就《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两周年答记者问
今年5月26日,是《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两周年纪念日。该《条例》是在我国全面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的背景下出台的,对于保护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粮食流通秩序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日前记者就贯彻落实《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国家粮食局负责人。
记者:粮食部门在贯彻实施《条例》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负责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高度重视《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以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为出发点,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为落脚点,切实做好粮食的宏观调控、行政管理和行业指导,依法加强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的监管。
两年来,我们把贯彻落实《条例》作为粮食部门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努力学习、宣传《条例》,仅2005年就培训粮食行政执法人员12000人次,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向全社会宣传《条例》。国家粮食局还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围绕《条例》的有关规定及时制定下发了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粮食监督检查、粮食质量监管、粮食统计、粮食应急预案等一系列办法和制度。
粮食部门按照《条例》的规定和要求,建立了粮食收购市场准入制度,开展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目前多种所有制粮食市场经营主体超过10万个,初步形成了市场主体多元化的格局;积极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在主产区实行了最低收购价政策;建立粮食应急机制,制定颁布了《全国粮食应急预案》;启动了粮食行政执法、全社会粮食流通统计、粮食行政复议等新工作。2005年国家粮食局还对全国国有粮食企业库存情况进行了两次抽查,直接调查涉粮案件19起,委托地方粮食部门调查72起,对10038个非国有粮食企业执行国家统计制度的情况进行了抽查。
记者:《条例》的贯彻实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负责人:一是巩固了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成果,推动了新的粮食流通体制的建立。二是保护了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三是维护了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保护了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四是增强了粮食宏观调控能力,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五是推动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向依法管粮的重要转变,使政府粮食流通管理职能得到更好落实。
记者:下一步如何继续深入推进《条例》的贯彻实施?
负责人: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出发,我们要坚持中央确定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总体目标和基本思路,着重针对当前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加快《条例》配套规章制度的制定。国家粮食局近期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专项检查,其中地方粮食立法是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将以此次检查为契机,督促和指导各地加快粮食立法的进程,重点做好《条例》的配套规章制度和地方储备粮管理的办法。
其次要依法加强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的监管,切实保护粮食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今年下半年,我局将指导各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继续搞好粮食库存检查工作,重点检查粮食企业库存粮食的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加大对政策性粮食的监管力度。同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粮油产品,保护消费者权益。
另外,要进一步深化对《条例》的学习宣传,落实粮食宏观调控的有关政策措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当前要认真落实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积极做好夏粮收购工作,确保市场粮价基本稳定。
近两年,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体系建设从无到有初步建立起来了,但是从全国看,这方面的工作进展还不平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巩固和发展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体系建设的成果,将行政执法重心向基层延伸,同时,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执法能力,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管粮。
作者:王泽农
信息来源:农民日报 (2006-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