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作物新品种重点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在院党委和院工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积极组织工会会员深入开展学习活动,工会积极配合党支部政治学习计划,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落到实处。认真组织职工学习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使职工充分认识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大意义,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联系实验室的工作和职工的思想实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查找差距,解放思想,进一步明确科研思路和措施,着力解决突出问题。通过这些学习、讨论、教育活动,激发了广大会员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家一心扑在科研工作上,形成了一个奋发向上,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工作同干的良好氛围。
二、实验室人少任务重,经过齐心协力、开拓进取,科研工作取得了良好业绩。
1、科技创新工作
新品种选育:本年度3个芝麻品种(郑杂芝3号、郑芝12号、郑黑芝1号)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4个芝麻新品系(郑芝9730、郑芝2010、郑芝9736、郑芝9828)参加国家区试;3个小麦新品系(87-8、0247、8762)、1个棉花新品系(R4463)、2个芝麻新品系(郑芝
2、科研项目新进展
(1)小麦DH群体研究
(2)小麦淀粉基因工程
(3)农业部“948”引进项目“芝麻优异种质资源和加工技术引进及产业化开发”
(4)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项目“抗病耐渍强优势芝麻杂交种选育及其产业化”
(5)河南省重大攻关项目“优质专用型芝麻新品种选育及无公害生产技术体系研究”
(6)芝麻核雄性不育和可育株小孢子发育差异表达及相关基因克隆研究
(7)芝麻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技术体系研究
(8)棉花转基因抗虫和除草剂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与新品种选育
(9)花生基因工程研究
(10)本年度实验室个发表研究论文14篇。
3、科研项目申请
(1)“高产广适抗寒中筋小麦新品种国审花培5号中试示范高效安全生产技术体系研究”获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
(2)“花药培养技术创制小麦DH群体及高产多抗新品种选育的研究”获省科技攻关项目资金资助;
(3)“芝麻不同生态区种植模式和规范化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nyhyzx07-015)”获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立项,该项目以河南省农科院为首席专家单位,联合全国芝麻科研、生产、加工等其他七家单位,开展协作攻关研究。
(4)农业部“948”滚动项目“芝麻优异种质资源和加工技术引进及产业化开发(2006-G22)”,以河南省农科院为首席专家单位,联合全国其他六家芝麻生产、加工及示范推广单位,对引进及改良的芝麻生产加工技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示范推广。
实验室张海洋同志荣获国家“五一”劳动奖章;2名科研人员攻读在职硕士,其中1人已获得硕士学位;分别与南京农业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联合培养硕士5人,毕业2人,在读3人。
4、实验室对外开放及学术交流
实验室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平台作用,坚持开放、共享的原则,高度重视进入实验室开展工作的科研项目。本年度进入实验室开放课题11项,其中院内9项,院外2项。进入实验室工作人员中,博士、博士后、在读博士8人,硕士12人。实验室为进入课题提供技术条件支持,保证了这些研究项目的正常开展。
2007年8月28日,邀请日本南九州大学园艺学部陈兰庄副教授做了题为“植物无融合生殖及其应用研究”的学术报告。
另外与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遗传育种系刘志勇教授合作DH群体构建;与李保云教授合作利用DH群体进行小麦品质遗传方面的研究;与山东农业大学农业部“小麦栽培生理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田纪春教授合作DH群体构建及遗传研究。
5、深化改革工作进展
新品种实验室围绕实验室“平台建设”和“科技创新”两个中心任务,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指导思想,按照新的科室设置方案对实验室的科研团队进行了调整,突出重点,强化优势,形成特色,力争开创实验室平台建设和科技创新新局面。
三、所工会积极配合所的中心工作,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层次,不同人员在工作中反映出的焦点难点问题做好会员的思想工作,所工会领导能耐心听取群众的心声,从职工集资建房、子女上学入托、老人生病等每一件细节的事情入手,扎扎实实地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切实保证了所的职工思想稳定,起到了工会在联系群众上的桥梁作用和纽带作用。
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活动,活跃职工生活,增强职工的集体主义精神,工会积极组织、参加了院机关工委、工会妇联组织的各项社会公益活动。“情系灾区、奉献爱心”全所19人捐钱1020元,所里捐1000元,捐物180件。积极参加院工会组织的乒乓球比赛,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活跃了职工生活,陶冶了情操,更主要的是提高了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