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
2008,我和我追逐的梦
编者按:薪水再高一点,房子再大一点,股票再涨一点,多拿奖牌,多做贡献……2008年,伴随着异乎寻常的寒冷,裹挟着一个个热乎乎的梦想不约而至。今年是传统意义上的鼠年,《百姓身边人和事》栏目特地邀请到了几位本命年的朋友畅谈他们的梦想,享受社会温暖的留守儿童,英姿勃发的女篮队员,南水北调渠首段的老移民……他们的身上汇聚并折射出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情感、愿望,朴素而生动。有爱就有梦,有梦就有希望,2008,我们祝愿所有人的梦想都能成真!
“今年再出新成果”
“传统文化中的十二年周期很有意思,有点儿像国家的五年计划,每过一个周期,人的生活、思想都会产生明显的变化。”省重大科技攻关玉米育种首席专家、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副所长铁双贵告诉记者。
1960年4月,他出生于内黄县东庄村。“那时正赶上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听老人讲,县里的初生儿能存活下来的不多。”1972年,他小学毕业,“回忆中那时人们的国家意识特别强,当时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各种英雄人物。”1984年,他在安阳农专任教,教书育人之余,想的就是怎样多提高一点自己的水平,补上“文化大革命”造成的缺憾。1996年,铁双贵研究生毕业,分配到了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同年又进修博士。
2008年到了,作为省学科技术带头人,他步入了一名科研人员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河南有国内最好的玉米育种条件,省农科院有最好的玉米育种平台。”铁双贵告诉记者,这两年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糯玉米、甜玉米、高淀粉玉米等高附加值加工型玉米的良种选育。“现在,全省食品企业用于生产的加工型玉米,基本上都是省农科院培育的。你在街上买一穗糯玉米,没准儿就是我们的成果。”
“从国家经济困难时期走到了经济繁荣发展时期,这48年的变化让人感叹。新的一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多出新成果,推动河南玉米良种选育工作登上新台阶。”铁双贵说。②9
(文/图 本报记者尹江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