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首页>新闻中心>科技动态
科技动态
昆明人率先吃上太空育种的太空菜
  “神舟”五号飞船升空的头一天上午,即2003年10月14日,云南农大的杨德教授向记者展示了他珍藏的一份公证书???云南种子搭载神舟三号遨游太空的佐证。   杨德有两个计划:一是建立一个太空诱变的技术体系;第二,让太空农业尽快在云南产业化。   杨德的太空农业梦有两块试验田。一块在农业大学后面的山坡上,一块在嵩明县的白邑乡。前者是农大自己的,后者是昆明市科协的试验示范基地。2年前,杨德站在农大那块约两亩的太空烟草试种地上,兴奋地指给记者看,一片烟叶的主脉上面,居然长出了一片独立的小烟叶。当时这块田里种的就是昆明卷烟厂送上“神舟”一号的烟种的后代。   杨德是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系的系主任。若要谈论云南的太空农业,杨德颇具发言权。作为云南学术界最早而且至今还在参与太空育种的人,他已经试种了多年的太空烟草、太空花卉、太空蔬菜。从“神舟”一号搭载云南烟草和水稻的种子起,杨德就开始接触太空育种了。如今,杨德的太空育种研究已经达到了二次搭载的地步,也就是把用太空种子培育出来的作物的种子再次送往太空,看看它们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异。由于比全国很多省市区更早地开始太空育种,拥有较多的太空种子,这位1995年从美国学成归国的植物遗传育种学博士觉得自己有得天独厚的太空育种条件:云南的植物遗传资源、云南几年来积累的太空搭载种子资源和栽培经验。用他的原话来说,就是可以好好地利用生物、太空两方面的高技术,结合云南的生物资源做点事。   1999年,对于云南太空育种事业值得纪念。这一年,昆明卷烟厂与云南航天中转站合作将10克烟草种子搭载上了“神舟”一号试验飞船。与此同时,玉溪峨山县的130克云南农作物种子也搭上了“神舟”一号,其中包括100克的3个云南主栽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G28、K326)和30克的峨山水稻良种。这批于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发射升空的烤烟及水稻种子在太空中接受宇宙射线照射21小时,打破了云南太空育种的零纪录。这批种子也是西南地区首次遨游太空的种子。   随后,云南农业大学与峨山县通过协商合作,从2000年起开展太空水稻育种研究。在2000年,分别在云南农业大学试验田和峨山县育种基地试验种植这批太空种子,从中选出一些优良变异单株,水稻上表现出早熟、抗病、穗大粒多等优良性状。   而红花大金元、K326、思佩特G-28烤烟种子,也分别在峨山县、红塔集团烟科所试验基地以及云南农业大学教学试验农场进行了田间小区正规试验,还特别在云南农业大学应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进行了烤烟太空育种材料的分子标记实验。试验的目的是筛选出变异个体,然后按优质、易烤、多抗的育种目标进行再筛选,最终选育出优质、易烤、保持具有云南特有香型风格的多抗赤星病、黑胫病、白粉病、普通花叶病等云南烟区主要病害的烤烟新品种。对筛选出来的单株,目前正在进行加代繁殖。   这些研究既可为进一步定位鉴定,分离诱变产生的烤烟优良突变基因奠定基础,也可以为田间选育太空诱变材料提供可靠依据。   2000年11月,为发挥我省在生物资源上的优势,云南农业大学与云南航天中转站二度合作,在“神舟”二号载人飞船上搭载了水稻、烟草、花卉、蔬菜等经济价值高的作物种子。此次多种类种子的搭载为今后我省的太空花卉、太空蔬菜、太空药材育种进一步提供了经验。   到了2002年的“神舟”三号,云南搭载的种子就更多了。这次的重点是利用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交叉结合进行云南野生花卉资源创新,选育云南太空花卉新品种。首次将34克云南野生花卉种子搭上了“神舟”三号飞船,品种包括四季报春、鸢尾、金丝桃、重楼、三色堇。这批种子回到昆明后,杨德主持进行了一个开封仪式。   杨德介绍说,除了“神舟”飞船搭载回来的,云南太空种子的另一个来源是从北京的航天育种基地购买。两个渠道进入云南的种子,现在已经形成了不同的层次。因为太空种子需要培育到第四、第五代时才稳定,来的晚的,比如“神舟”三号搭回的花卉种子,还处于初级阶段。有些高代种子,诸如青椒、番茄、菜葫芦等,已经可以着手进行商品化操作了。这些成熟的品种已经表现出高产、抗病、维生素含量很高等特性。一个黄瓜重达1500克、一个青椒也可达到三四百克。预计明年可以进行鉴定,后年走进昆明的超市。   回顾云南,除了农大杨德教授在从事着他不过几十亩地的太空育种试验外,2002年,全国第三个航天科普活动基地在昆明航天疗养院诞生。今年5月,这个基地在呈贡租了33亩地作为太空育种基地,准备建成一个太空农业种子培育基地。现在,这里有3个大棚,上星期,一个大棚里已经种上了太空小麦,另几个大棚准备种番茄、青椒等太空蔬菜。   可以预计,先行一步的云南,将会培育出一批经过太空诱变的奇花异草、蔬菜、优质烤烟、优质稻和玉米品种。云南的市场上,太空果蔬的身影已经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