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首页>新闻中心>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
激活养殖业提升农业层次
                湖南省畜牧水产局局长 曹英华   近年来,湖南省提出把养殖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战略重点来抓,促使种植产品向养殖产品转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向养殖业转移。几年来,全省建立了一批名优畜禽水产养殖基地,培育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养殖业产值达到62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7%,农民养殖业纯收入由原来的420元增长到611元,养殖业已成为拉动湖南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以养殖业发展拉动农民增加收入,湖南的做法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激活养殖业生产要素,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养殖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整养殖业结构。市场机制推动养殖资源配置,总是从边际生产率低的产业向边际生产率高的产业逐步转移。当前,牛羊养殖的利润率为39%,显著高于生猪、家禽养殖利润率的22%、24%。湖南在养殖业结构调整中,按照比较效益原则,把发展肉牛、肉羊、奶牛等草食动物摆到优先位置,将优势产业与优势资源结合起来,变资源优势为农民增收优势。草食动物呈跨越式发展,初步建成了以湘西南为重点的肉牛肉羊养殖带,以大中城市郊区为重点的奶业生产带,以洞庭湖区为重点的水禽养殖带和环洞庭湖的肉牛肉羊养殖带。全省牛羊肉产量由1992年的2.9万吨,增长到21.7万吨。农民从草食动物中获取的收入在5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增加草食动物收入80元。   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大力发展畜禽水产加工业。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畜禽水产品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低收入弹性的鲜活产品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少,高收入弹性畜禽水产品加工产品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湖南把发展畜禽水产品加工业,作为推进养殖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动力,发展了各类养殖加工企业1450家,年加工产值61亿元,利税4.3亿元,加工产品增值在1倍以上。畜禽水产加工业的发展,既满足了市场对产品的多样性需求,又推动了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湘北某肉牛加工企业,建立11个优质肉牛集中育肥基地,基地的肉牛年出栏25万头,占全省肉牛出栏总量的16.5%。   创新经营体制,激活社会资金投入。湖南养殖业发展,突破行业、产业、地域和所有制的界限,坚持国有、私有、外资、合资一起上,充分发挥各层次投资主体的作用,使养殖业实现了多元化发展。全省年养殖业投入70多亿元,其中3/4属民间资金投入。国有养殖场、养殖加工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改组改造,通过集团化、民营化、股份化,扩充资本规模,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了发展活力。6800多个养殖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通过契约、订单、合同等形式,联结或带动农户350多万户,将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市场联结起来,形成了农民、企业和市场紧密联系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实施精品发展战略。全省建成140多个种畜禽场,良种覆盖率达80%以上。科学养殖水平不断提高,配合饲料普及率达89.1%,秸秆利用率在18%以上,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的比重达50%以上。动物疫情测报、诊断监测和疫苗供应冷链等基础设施逐步得到完善,畜禽死亡率控制在农业部的规定标准以下。饲料兽药质量稳居全国前列,标准化生产全面推行,畜禽水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全省实施养殖精品战略,发展无公害优质畜禽水产品,巩固开发了“南山奶粉”、“唐入神肉制品”、“正虹饲料”、“益阳松花皮蛋”、“洞庭青虾”、“新五丰猪”等知名品牌,提高了畜禽水产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全省生猪年外销量3000多万头,居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