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合理选用甘薯淀粉加工型新品种(2013.2)
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肖利贞 (郑州 450002)
“脱毒甘薯”指的是通过组培技术得到的植株,并经过严格的病毒检测、确认不带有某些病毒的甘薯及其在无蚜虫条件和无病源土壤繁育的后代。甘薯脱毒技术是生物技术、病毒学技术和良种繁育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脱毒原种一般可增产15%~30%,并对其外观、商品性还有所改善。因此,选用脱毒甘薯良种是取得甘薯高产、高效的前提。
引种时,特别注意五点:
1、引种严禁从疫病区(北方甘薯主要病害是茎线虫病、根腐病和黑班病,南方比较严重的传播性病虫害包括蔓割病、薯瘟病、蚁蟓等)引种;
2、引种国家新选育的品种,到选育者及参加国家区试的科研部门且无任何病虫害的单位去引种。科研单位具有保存的材料比较丰富,并有比较系统的评价资料,可根据生产者的具体情况推荐品种,对未经国家鉴定通过的品种,可少量引种在不同病地观察其抗病性及丰产性,对表现优良者,再扩大应用。;
3、种薯生产用种,选择甘薯脱毒原种,甘薯脱毒科研单位、脱毒中心原种基地及甘薯脱毒繁育专业原种场且无任何病虫害的单位去引种。再利用三、五年以上的无病生茬地生产1级脱毒良种。
4、加工原料及商品薯生产用种, 到甘薯脱毒繁育场地且无任何病虫害的单位,选择1级脱毒良种或2脱毒良种,脱毒1级良种是用脱毒原种繁育的1代脱毒良种,比多年未经更新过的自繁退化种薯增产10%~20%。
5、要注意品种的适应性。甘薯品种对土质、栽培方式、气候等因素有特殊适应性,可在示范试验的基础上扩大种植,不要盲目引进,特别是远距离引种更要充分了解适应性。
目前,甘薯淀粉加工型品种的鲜薯产量水平春薯为2500~4000千克(特高产品种例外,但淀粉率不高),夏薯2000~2500千克。“广告”中声称的亩产5000~10000千克且淀粉率30%以上的品种,是不切合生产实际。
“广告上的脱毒种”,实际不少是用三、五年以上未更新过的自繁退化种薯,每亩鲜薯至少减产三、四百公斤,给生产带来巨大损失。提醒加工企业和薯农不要肓目相信虚假“广告”,多提几个问号, 以免造成损失。引种繁种者自已要样样搞清楚。要弄清品种的名称和来源,品种特征、特性、产量水平、品质分析结果、有哪些优、缺点?抗什么病?不抗什么病?是否经国家(省)审(鉴定或认定)?如不清楚,可登:国家甘薯研究中心网站《中国甘薯品种与产业化》,查首页 “品种简介”拦目中的历年经国家通过审定(鉴定)的甘薯各类品种。
建议各级脱毒甘薯原种繁育基地(含育种科研所)、一级脱毒良种繁育基地供种单位及甘薯食品加工企业脱毒良种繁育基地,要以诚信求发展,市场经济,坚持实行信用经济,要讲诚信、讲责任。诚信是金,以诚信待人,以厚德待人,坚持质量第一、诚信服务, 给薯农讲明是哪级脱毒种?不抗什么病及其防病措施,还要给农民说明相应配套关键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实实在在地做到诚信服务“三农”。
现根据国家、省良种区域试验及多点示范试验结果推荐如下不同薯区适宜种植的淀粉加工型甘薯名优品种:要根据当地栽培生态条件,选用抗灾、抗病、优质、高产、高效的甘薯淀粉加工型脱毒原种、1级种或2级脱毒良种。
1、北方薯区选:商薯19、徐薯22、郑红22、徐薯27(徐25-2)、冀薯98、洛薯10号、徐食5等;
2、长江中下游薯区选:徐薯22、西成薯007、鄂薯9号、川薯217、渝苏8号、商薯19、徐薯27等;
3、南方薯区选:桂粉2号、广薯421、金山208等;
4、多病区免用化学农药生产有机甘薯选:徐薯25、漯徐薯8号、郑红22、洛薯10号等。
一、北方薯区甘薯淀粉加工专用型品种。
在北方薯区根据土壤肥力、病害状况合理选择甘薯淀粉加工专用型品种。
㈠在无病、一般肥力薯区,选:高淀粉、高产、耐湿、加工专用型品种徐薯22及其它抗病品种等;
㈡在根腐病、茎线虫病、一般肥力薯区,选:高抗根腐病、抗茎线虫病、高产、稳产淀粉加工兼食用型国鉴品种:“商薯19”及高淀粉、抗病品种“徐食5” ,高抗茎线虫病、抗根腐病、高淀粉“郑红22”,高淀粉、高抗蔓割病,中抗根腐病、茎线虫病和黑斑病品种“洛薯10号”;
㈢在根腐病、茎线虫病、高肥力(前茬小麦亩产400公斤以上、玉米亩产500公斤以上)淀粉兼优质食用薯区选:超短蔓耐肥、抗根腐病,中抗茎线虫病、高淀粉兼优质食用、甘薯新品种“徐食5” ,特别适于麦薯间套作、烟薯间套作及爪薯间套作淀粉加工区种植;
㈣在重根腐病薯区选:特高产、高抗根腐病、抗“糖化”淀粉加工用品种徐薯27(徐25-2)、 “商薯19及徐薯18”;
㈤在重茎线虫病病薯区,选:高抗茎线虫病、抗根腐病,高淀粉、“郑红22”,特别适应在茎线虫病地块生产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及加工淀粉、全薯粉、薯干等优质加工原料;。
㈥在黑斑病薯区, 选抗黑斑病,中抗根腐病,淀粉产量比徐薯18增产极显著的“冀薯98”及高淀粉、高抗蔓割病,中抗根腐病、茎线虫病和黑斑病品种“洛薯10号”。
1、商薯19(商SL-19,国鉴薯2003004)系河南省商丘农科所以SL-01×豫薯7号杂交选育而成。
该品种突出优点:高产稳产,鲜薯产量、淀粉产量均比徐薯18高,高抗根腐病、抗茎线虫病,外观美、熟食味面较甜,耐涝性较好。已成为北方薯区淀粉加工区的主推品种。2011年参加了在山东泗水县开展的笫二届“柳絮怀”全国高产竞赛,于2011年10月25日?27日,经过参赛的有关国内省市农科院科研推广人员100余人现场测产评定,高产组,商薯19获得高产组第一名(薯干亩产高达1100千克),徐薯22获第二名。
特征特性:顶叶带褐色、茎叶、叶脉、叶柄均绿色,叶片为三角或浅裂形,薯皮紫红色,光滑,薯肉白色,熟食味面较甜。结薯整齐集中。萌芽性、贮藏性好。夏薯干物率29.4%。熟食味中等。高抗根腐病,抗茎线虫病,耐涝性较好,缺点:高感黑斑病。
产量表现:2000~2001年,同时参加国家北方薯区区域试验和河南省区域试验。北方区试两年鲜薯平均亩产
栽培技术要点:
1、深耕,施足底肥农,结合扶垄,施包心肥。2.扶垄单行栽插。3、密度每亩3000~3500株。4、在生产过程中注意防治黑斑病,培育无病壮苗、夏薯采用高剪苗与无病地繁种,育苗及贮藏时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300-500倍药液浸种。适宜在河南、河北、安徽、江苏等全国北方黄淮薯区作春夏薯种植,不宜在黑斑病重病区种。
2、高产、耐湿、高淀粉加工专用型品种:徐薯22 (国鉴薯2005006,)
徐薯22系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以豫薯7号为母本,苏薯7号为母本,杂交选育而成。2003年通过江苏省级审定,2005年通过国家甘薯新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2011年参加了在山东泗水县开展的笫二届“柳絮怀”全国高产竞赛,于
该品种突出优点:高淀粉,抗病毒性、耐涝渍性、萌芽性强,鲜薯产量、淀粉产量均比徐薯18高,缺点:抗根腐病中等、不抗茎线虫病、黑斑病。
特征特性:淀粉型品种;顶叶和成年叶均为绿色,茎蔓绿色,叶片浅裂,叶脉淡紫色,蔓长中等地上部长势强,萌芽性好,出苗快而多,薯苗健壮,采苗量多;红皮白肉,薯块膨大较快,结薯较集中,薯块下膨纺锤形,上薯率90%,薯块萌芽性好。单株结薯4-5块,上薯率90%;薯块下膨纺,红皮白肉,结薯整齐集中,夏栽薯块干物率31%左右,比对照高3.6个百分点 ,淀粉率21.0%左右,粗蛋白含量5.0%左左右,可溶性糖含量为9.0%左右,均高于徐薯18;中抗根腐病,抗病毒性、耐涝渍强。
产量表现:2002年-2003年参加长江中下游甘薯品种区域试验。2002年平均鲜薯亩产2307.7公斤,比对照南薯88减产1.9%,薯干亩产731.8公斤,比南薯88增产8.9%;2003年平均鲜薯亩产1818.7公斤,比对照南薯88减产7.8,薯干亩产595.6公斤,比南薯88增产8.9%;两年平均鲜薯亩产2063.2公斤,比对照南薯88减产4.6%,薯干亩产645.7公斤,比南薯88增产8.9%,居参试品种首位。 2004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鲜薯亩产2399.86公斤,比对照南薯88减产5.16%,薯干亩产707.19公斤,比南薯88增产9.29%。
江苏省生产试验多点结果,平均鲜薯亩产2257.1千克,比苏渝303增产7.9%,薯干增产13.3%。据山西闻喜县、陕西蒲城县、河南社旗县、唐河县、山东泗水县及湖北、湖南各地种植淀粉产量比徐薯18增产15%以上,适应性广,耐病毒病性强,中抗根腐病。湖南、河北、湖北、重庆、四川等省市已成为高淀粉型主推品种。高产田块鲜薯亩产3000千克左右。春薯淀粉率22%左右,比徐薯18高2个百分点。亩产淀粉600千克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在在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作春、夏薯种植。适时抗旱,不宜在重根腐病及茎线虫病区种植坑。该品种抗茎线虫病能力中等,不抗黑斑病、应注意培育无病壮苗与无病地繁种防治黑斑病,注意培育无病壮苗,育苗时减少排种量,每平方米排重18公斤左右;;种植密度春薯每亩3500株左右,夏薯每亩4000株左右,配方施肥,增施钾肥;该品种易感黑斑病,育苗及贮藏时,可用50%多菌灵300-500倍药液浸种,夏薯可用采苗圃的蔓头苗。该品种不抗茎线虫病,若无法轮作,种植在轻区,用1.8%的阿维菌素乳油3000-50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灌根(400-500ml/株)防治茎线虫病,并用土封严。以利获得高产。
3、特高产、高抗根腐病、抗“糖化”淀粉加工用新品种:徐薯27(徐25-2)
徐薯27系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2000年选用徐薯18为母本,通过集团杂交放任授粉,获得实生种子,播种后经过初选、复选、鉴定等选育而成。2010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该品种突出优点:鲜薯特高产、抗 “糖化”、高抗根腐病、耐寒、耐湿。缺点:抗茎线虫病、抗黑斑病性能差;生长后期受光温影响明显,光照不足条件下,干物率偏低。
特征特性:淀粉食用兼用型品种;萌芽性优,幼苗生长势中等;顶叶绿色,成年叶浅绿色,茎蔓绿色带少量紫点,叶脉和脉基均为绿色,叶片心形偏小;薯块纺锤形,红皮白肉;春薯烘干率28.0%左右,夏薯烘干率25.0%左右,食味甜度低;高抗根腐病,中抗茎线虫病和黑斑病。
第一、鲜薯特高产:春薯鲜薯亩产超过5000公斤,淀粉亩产超过
第二、抗 “糖化”: 贮藏前后食味较淡,淀粉糖化速度慢,此特性特别有利于延长淀粉加工时期。
第三、高抗根腐病。高抗根腐病,中抗茎线虫病和黑斑病。
栽培技术要点:选择排水便利平原地或山地丘陵、无茎线虫病、无黑斑病区栽植;适时稀排种,种植密度春薯每亩3500株左右,夏薯每亩4000株左右;该品种抗黑斑病、茎线虫病能力中等,应注意培育无病壮苗与无病地繁种防治黑斑病;育苗时可用50%多菌灵或70%托布?300-500倍药液浸种及喷洒苗床周围,最好采用苗床高剪苗,夏薯可用采苗圃的蔓头苗,繁种时应选无病地,均可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该品种抗茎线虫病能力中等,若无轮作条件,种植在茎线虫病区,用1.8%的阿维菌素乳油3000-50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灌根(400-500ml/株)防治,并随后用土封严,以利获得高产。
4、高淀粉、高产、抗病、优质甘薯新品种“郑红22” (郑04-44-2,国鉴薯2010004)
郑红22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以徐
该品种突出优点:淀粉含量高、淀粉产量增产显著,品质优良,高抗茎线虫病、抗根腐病,特别适应在茎线虫病地块生产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应用及加工淀粉、全薯粉、薯干等优质加工原料。缺点:抗黑斑病性能差,耐湿性、耐肥性差。
特征特性:淀粉型品种,萌芽性较好,中蔓,分枝数8个左右,茎蔓中等;叶片尖心形,顶叶和成年叶均为绿色,叶脉紫色,茎蔓绿色带紫;薯形短纺锤形,紫红皮桔黄肉,结薯集中薯块较整齐,单株结薯3.8个左右,大中薯率一般;薯干平整,食味较好,两年区试平均烘干率32.03%,比对照高4.29个百分点;平均淀粉率21.50%,比对照高3.70个百分点;较耐贮藏;高抗茎线虫病,抗根腐病,中抗黑斑病,综合评价抗病性较好。缺点:耐湿性、耐肥性、抗黑斑病性差。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国家甘薯北方薯区区试,平均鲜薯亩产2128.7公斤,比对照徐薯18增产7.24%;薯干亩产696.8公斤,比对照增产24.67%;淀粉亩产470.7公斤,比对照增产30.76%。2009年续试,平均鲜薯亩产1964.5公斤,比对照徐薯18增产1.30%;薯干亩产612.5公斤,比对照增产15.81%;淀粉亩产407.9公斤,比对照增产21.10%。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鲜薯亩产1954.2公斤,比对照增产11.28%;薯干亩产685.9公斤,比对照增产23.29%;淀粉亩产472.3公斤,比对照增产24.17%。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在河南、北京、河北、陕西、山东、安徽中北部、江苏北部适宜地区作春、夏薯种植,不宜在黑斑病地种植。
1、培育足够、壮苗。2、该品种抗黑斑病能力差,应培育无病壮苗与无病地繁种防治黑斑病;育苗时可用50%多菌灵或70%托布?300-500倍药液浸种、浸薯苗,最好采用苗床高剪苗,繁种时应选无病地。3、采用垄作,春薯亩植3000~3200株,夏秋薯亩植3200~3500株。4、注意防止地下害虫。5、该品种耐湿性、耐肥性差,应作好田间排水工程和平衡施肥,增施钾肥,严格控制氦素施用量。
5. 抗黑斑病,中抗根腐病,淀粉产量比徐薯18增产极显著的“冀薯98”(国鉴薯2004003、冀17-4)
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冀21-2×Y-6杂交选育而成。特征特性:叶心形带浅齿,叶片大小中等,叶浅绿色,叶脉淡紫色;长蔓薯形纺锤形,薯皮深红色,薯肉浅黄色;结薯整齐集中,薯块耐储藏,萌芽力好,薯块膨大早;抗黑斑病,中抗根腐病,不抗茎线虫病。干物率30.2%,淀粉含量18.3%,熟食品质中上。产量表现:2002-2003年参加国家甘薯品种北方组区试,两年平均鲜薯每667平方米产2070千克,比对照品种徐薯18增产22.4%;薯干每667平方米产624千克,比对照品种徐薯18增产33.8%,增产极显著。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田地密度每667平方米2500~3000株,旱薄地3500~4000株;不抗茎线虫病,不宜在茎线虫病地区种植。该品种适宜在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江苏等省份作春、夏薯种植。近年来,在河北、山东省己大面积种植。
6洛薯10号(国品鉴甘薯2011001 )
系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豫薯10号×洛
该品种突出优点:淀粉含量高、淀粉产量增产显著,特征特性:淀粉型品种,萌芽性一般,中长蔓,分枝7-8个,茎粗中等;叶片心形带齿,顶叶绿色,成年叶绿色,叶脉紫色,叶柄绿色,茎蔓绿色带紫点;薯块下膨纺锤形,黄皮淡黄肉,结薯集中,薯块整齐,单株结薯2-3个,大中薯率高;薯干平整洁白,食味一般,干基淀粉含量较高;两年区试薯块平均干物率31.76%,比对照徐薯18高4.02个百分点,平均淀粉率21.27%,比对照高3.49个百分点;较耐贮藏;高抗蔓割病,中抗根腐病、茎线虫病和黑斑病。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国家甘薯北方薯区区域试验,平均鲜薯亩产1865.2公斤,比对照徐薯18减产6.04%;薯干亩产601.2公斤,比对照增产7.57%;淀粉亩产404.4公斤,比对照增产12.32%。2009年续试,平均鲜薯亩产1746.2公斤,比对照徐薯18减产9.95%;薯干亩产545.0公斤,比对照增产3.04%;淀粉亩产363.0公斤,比对照增产7.78%。2010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鲜薯亩产1935.8公斤,比对照徐薯18增产1.74%;薯干亩产605.7公斤,比对照增产20.71%;淀粉亩产403.8公斤,比对照增产27.96%。
栽培技术要点:稀排平摆,培育壮苗;起垄栽种或堆栽(双苗);亩施磷肥75公斤、钾肥25公斤作基施,团棵期亩追施速效氮20公斤,收获前喷施叶面肥2-3次,每次间隔一周;合理密植,春薯密度3000株/亩左右;在病区种植,采取综合防病措施;在北方薯区的河南、北京、山东、陕西关中地区、江苏北部、安徽北部适宜地区种植。
7超短蔓、高淀粉兼优质食用甘薯新品种“徐食5”
系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选出的淀粉兼食用优质甘薯新品种。突出特点:淀粉加工兼食用高产、高干、早熟、耐肥,且萌芽性优,抗病性较好,熟食味?、甜度中上等。 “徐食5”经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鉴定 ,抗根腐病,中抗茎线虫病,感黑斑病。表现超短蔓、夏薯最长蔓长一般在80厘米以内,倾向直立,该品系顶叶紫色、叶片为绿色;叶脉紫色;叶片浅裂形,蔓色绿;分枝数多;薯形下膨纺,薯皮红色,肉色浅黄,夏薯烘干物率32%左右,较国家标准种徐薯18的28%,高4个百分点,淀粉率高2-3个百分点,结薯集中,亩产夏薯2000千克左右。据2011-2012年河南省正阳、中牟、郸城、开封、通许多点春夏薯高产示范,春薯高产示范田亩产3000-35000千克右,夏薯高产示范田亩产3000千克左右,如2012年正阳县春薯7亩鲜薯平均亩产3550千克,晒干率36%,折薯干亩产1278千克;300亩夏薯鲜薯平均亩产2350千克,晒干率32%,折薯干亩产752千克;中牟县春薯7亩(为快速扩繁,每株剪苗6-8株)鲜薯平均亩产3100千克,晚栽(7月20~
栽培技术要点:萌芽性好,每平方米排种18~20 千克,及时剪苗以利培育壮苗;,施足底肥,起垄栽植,密度每亩3500~4500株,地力偏低田块应适当增加栽插株数;旱灌涝排,防治地下害虫,注意防治黑斑病。适宜在北方薯区淀粉加工兼食用区种植,特别适于麦薯间套作、烟薯间套作及爪薯间套作。
二、长江中下游薯区甘薯淀粉加工专用型新品种:
(1)高淀粉甘薯新品种:西成薯007(南薯007,国品鉴甘薯2010006)
由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BB18-152×9014-3杂交选育而成。2008年通过四川省审定。
特征特性:淀粉型品种,萌芽性好,出苗早、整齐,中长蔓,分枝3~4个,茎粗中等;叶片尖心形,顶叶绿色,成熟叶绿色,叶脉绿色,茎蔓绿色、茸毛少;薯块纺锤形,红皮黄肉,单株结薯3~5个;熟食品质优,两年区试平均烘干率34.15%,比对照高6.36个百分点,平均淀粉率23.36%,比对照高5.53个百分点;可溶性总糖为8.32%,粗蛋白0.775%,维生素C37.1mg/100g鲜薯,β-胡萝卜素0.113mg/100g鲜薯,藤叶粗蛋白含量为1.48%;耐贮藏;抗黑斑病。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国家甘薯长江流域薯区区试,平均鲜薯亩产2034.77公斤,比对照南薯88减产7.03%;薯干亩产685.36公斤,比对照增产12.78%;淀粉亩产466.94公斤,比对照增产19.78%。2009年续试,平均鲜薯亩产量2015.01公斤,比对照南薯88减产0.77%;薯干亩产701.25公斤,比对照增产24.30%;淀粉亩产482.27公斤,比对照增产33.25%。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鲜薯亩产2245.4公斤,比对照南薯88减产2.82%;薯干亩产771.4公斤,比对照增产18.89%;淀粉亩产528.4公斤,比对照增产26.62%。与四川省区试和生产试验结果一致。
栽培技术要点:苗床底肥底水要足,适当稀植,培育壮苗,早栽;适当密植,每亩栽插3500-4000株;施肥以有机质肥为主,重施底肥,净作情况下一般亩施尿素9~11kg、过磷酸钙10~14kg、硫酸钾10~14kg;及时防治病虫害。该品种适宜在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南部适宜地区种植。
(2)鄂薯9号(E01-09,国品鉴甘薯2011008)
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868×浙薯13杂交选育而成。2011年3月经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
特征特性:淀粉型品种,萌芽性较好;叶形尖心带齿,顶叶绿色,叶色绿,叶脉紫色,茎绿色;薯块长纺锤形,紫红皮淡黄肉,结薯集中整齐,大中薯率较高,食味优;两年区试薯块平均烘干率32.65%,比对照南薯88高4.86个百分点,平均淀粉率22.06%,比对照高4.23个百分点;中抗茎线虫病,感薯瘟病。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国家甘薯长江流域区域试验,平均鲜薯亩产2049.2公斤,比对照南薯88减产6.37%;薯干亩产646.7公斤,比对照增产6.43%;淀粉亩产432.5公斤,比对照增产10.93%。2009年续试,平均鲜薯亩产1998.5公斤,比对照南薯88减产1.58%;薯干亩产681.2公斤,比对照增产20.75%;淀粉亩产465.7公斤,比对照增产28.67%。2010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鲜薯亩产1715.0公斤,比对照南薯88增产4.18%;薯干亩产575.7公斤,比对照增产22.63%;淀粉亩产392.2公斤,比对照增产29.62%。
栽培技术要点:小垅单行栽插,密度每亩3500株;重施有机肥,配合速效肥;前期苗势弱,注意根据苗情酌施氮肥提苗,中期易旺长,注意化调控藤;9月上旬叶片喷施磷酸二氢钾,每亩用量100g。该品种于2008-2010年参加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的全国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建议在湖北、湖南、四川、江西、浙江、江苏南部适宜地区种植。不宜在薯瘟病发病地块种植。
(3)川薯217(川12-17,国品鉴甘薯2011007)系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以 冀薯98×力源一号杂交选育而成。2011年3月经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
特征特性:淀粉型品种,萌芽性好,出苗早、整齐,单株幼苗数18个左右,幼苗生长势强;茎粗中等、中蔓,部分枝6-8个;顶叶绿色,成熟叶绿色,叶片心脏形,叶脉绿色,蔓绿色,茸毛中等;薯块短纺锤形,红皮白肉,薯块整齐集中,单株结薯3-5个,大中薯率较高;两年区试薯块平均烘干率30.96%,比对照南薯88高3.17个百分点,平均淀粉率20.58%,比对照高2.75个百分点;食味较优;中抗黑斑病,高感茎线虫病。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国家甘薯长江流域薯区区域试验,平均鲜薯亩产2241.5公斤,比对照南薯88增产2.42%;薯干亩产694.4公斤,比对照增产14.27%;淀粉亩产461.5公斤,比对照增产18.39%。2009年续试,平均鲜薯亩产2078.5公斤,比对照增产2.36%;薯干亩产648.7公斤,比对照增产14.98%;淀粉亩产431.2公斤,比对照增产19.13%。2010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鲜薯亩产1643.5公斤,比对照南薯88减产2.81%;薯干亩产529.3公斤,比对照增产16.62%;淀粉亩产355.8公斤,比对照增产22.62%。
栽培技术要点: 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地膜覆盖育苗;施足底肥,出苗后加强苗期管理;适时早栽,5月下旬或6月上旬,本田每亩用乙草胺100克兑水80公斤对垄面进行喷雾除草后,剪苗栽插;净作密度每亩3500-4000株。该品种建议在四川、江西、浙江、江苏南部适宜地区种植。
(4)渝苏8号(2-I2-8,国品鉴甘薯2010001)
由西南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以宁
特征特性:淀粉型品种,萌芽性好,蔓长中等,单株分枝数6个左右;叶片深裂,顶叶绿带褐边,成年叶、叶脉、叶柄和茎蔓均为绿色;薯块下膨纺锤形,红皮淡黄肉;单株结薯数4个左右;区试薯块平均干物率为29.2%,比对照高1.1个百分点,淀粉率19.1%,比对照高1.0个百分点,熟食品质较好;中抗黑斑病,中抗根腐病,不抗茎线虫病。
产量表现: 2006年参加国家甘薯品种长江流域薯区区域试验,平均鲜薯亩产2352.0公斤,比对照南薯88增产4.54%;薯干亩产687.4公斤,比对照增产6.42%;淀粉亩产451.3公斤, 比对照增产6.5%。2007年续试,平均鲜薯亩产2477.2公斤,比对照南薯88增产17.50%;薯干亩产710.5公斤,比对照增产24.30%;淀粉亩产468.5公斤, 比对照增产28.1%。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鲜薯亩产3093.1公斤,比对照南薯88增产27.22%;薯干亩产870.9公斤,比对照增产34.24%;淀粉亩产560.9公斤,比对照增产36.77%。
栽培技术要点:宜采用薄膜覆盖育苗技术,用50%多菌灵800-1000倍水剂浸种后排种,防治黑斑病;采用垄作法栽培,应施足基肥,肥料以复合肥为佳;宜做春夏薯种植,密度春薯每亩3300-3500株,夏薯每亩3500 -4000株;适宜在重庆、江苏南部、湖北、江西、四川、浙江省(市)适宜地区种植。不宜在茎线虫病田块种植。
三、南方薯区甘薯淀粉加工专用型新品种:
(1)高淀粉甘薯新品种:桂粉2号(桂薯16号,国品鉴甘薯2011010)
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玉米研究所以富硒 11×桂薯2号杂交选育而成。2009年获得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
特征特性:淀粉型品种,株型半直立,长蔓,分枝数较多,茎粗中等;顶叶淡绿色,心带齿,叶脉、茎蔓均为绿色;薯块下膨纺锤形,深红皮淡黄肉,薯块较整齐集中,单株结薯4个左右,大中薯率较高,蒸煮食味香、甜、粉,品质较优;耐贮性好;两年区试薯块平均烘干率34.80%,比对照金山57高8.78个百分点,平均淀粉率23.91%,比对照高7.64个百分点;中抗薯瘟病,中感蔓割病。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国家甘薯南方薯区区域试验,平均鲜薯亩产1633.6公斤,比对照种金山57减产25.58%;薯干亩产581.9公斤,比对照增产0.57%;淀粉亩产402.3公斤,比对照增产10.6%。 2009年续试,平均鲜薯亩产1806.7公斤,比对照种金山57减产26.75%;薯干亩产609.6公斤,比对照减产2.28%;淀粉亩产415.4公斤,比对照增产7.65%。2010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鲜薯亩产1722.9公斤,比对照金山57增产5.79%;薯干亩产605.7公斤,比对照增产52.4%;淀粉亩产418.0公斤,比对照增产65.8%。
栽培技术要点:垄作,亩施土杂肥(有机肥)1500公斤,钙镁磷肥25公斤,插后15-20天亩施尿素5公斤,复合肥10公斤,插后50天左右中耕松土,亩施硫酸钾30公斤,尿素10公斤或花生麸20公斤;适宜沙壤土种植,密度每亩3300-3500株;秋薯生育期135天以上收获,有助于获得更高产量。适宜在南方薯区的广西、海南、江西适宜地区种植。不宜在蔓割病和薯瘟病重发地块种植。
(2)高淀粉甘薯新品种:广薯421(国品鉴甘薯2010007)
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揭薯95-16×广紫薯1号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淀粉型品种,萌芽性中等,苗期生势较旺,株型半直立,中长蔓,分枝数中等;顶叶绿色,叶形心齿,叶脉紫色,茎绿色;薯形纺锤,淡黄皮淡黄肉,单株结薯5个左右,大中薯率81.3%,结薯较集中,薯块较均匀,薯身光滑、美观。两年区试薯块平均干物率33.72%,比对照金山57高7.61个百分点,淀粉率22.97%,比对照高6.61个百分点,食味评分3.93分,比对照高0.79分;大田薯瘟抗性鉴定为中抗,蔓割病室内鉴定为中感;耐贮性好。
产量表现: 2008年参加国家甘薯南方薯区区试,平均鲜薯亩产1903.7公斤,比对照金山57减产13.28%;薯干亩产649.57公斤,比对照增产12.26%;淀粉亩产443.99公斤,比对照增产22.06%。2009年续试,平均鲜薯亩产量2014.4公斤,比对照金山57减产12.27%;薯干亩产663.67公斤,比对照增产14.46%;淀粉亩产449.21公斤,比对照增产24.78%。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鲜薯亩产2282.3公斤,比对照金山57增产0.56%;薯干亩产743.31公斤,比对照增产25.41%。
栽培技术要点:培育壮苗,亩插3000~3600株,土质以沙壤土较好,避免田间渍水;整地起垅时结合施磷肥(亩施P2O5:4~6?),及时中耕除草,结合施夹边肥(亩施N:6-8?、K2O:10-15?公斤);南方薯区注意防治蚁象和鼠害;夏秋薯全生育期120~150天。该品种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海南适宜地区种植。注意防治蔓割病。
(3)高淀粉、高抗蔓割病甘薯新品种:金山208(国品鉴甘薯2011011)
由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以金山57放任授粉,获得实生种子,播种后经过初选、复选、鉴定等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淀粉型品种,萌芽性好,蔓较长;叶尖心形,顶叶紫色,成叶绿,叶脉紫色;薯块短纺锤形,红皮淡黄肉,单株结薯3~5个,薯结集中整齐,大中薯率高,食味较好;耐贮藏;两年区试薯块平均干物率31.49%,比对照金山57高5.47个百分点,淀粉率21.03%,比对照高4.76个百分点;高抗蔓割病(室内鉴定),感薯瘟病。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国家甘薯南方薯区区域试验,平均鲜薯亩产1782.6公斤,比对照金山57减产18.79%;薯干亩产581.1公斤,比对照增产0.43%;淀粉亩产392.1公斤,比对照增产7.79%。2009年续试,平均鲜薯亩产2112.9公斤,比对照金山57减产14.33%;薯干亩产636.1公斤,比对照增产1.97%;淀粉亩产419.0公斤,比对照增产8.58%。2010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鲜薯亩产1817.6公斤,比对照金山57增产14.4%;薯干亩产690.9公斤,比对照增产41.6%。
栽培技术要点:适当提早育苗,培育壮苗;适时早栽,前期促早发健壮,促薯块早形成,中期促控结合,使薯块迅速膨大;施足底肥,起垄栽植,密度每亩3000-4000株;旱灌涝排,及时中耕除草,防治地下害虫和小象虫。该品种适在福建、江西、广西、广东适宜地区种植。不宜在薯瘟病发病地块种植。
四、适宜在多病区免用化学农药生产有机甘薯的高淀粉品种有:
徐薯25、郑红22、漯徐薯8号及高淀粉、高抗蔓割病,中抗根腐病、茎线虫病和黑斑病品种“洛薯10号”。
1、徐薯25(国鉴甘薯2007002)由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以徐薯18×徐781
杂交选育而成。优点:高淀粉、高抗根腐病和茎线虫病,缺点:鲜薯产量较低、不抗黑斑病;特征特性:该品种为抗病淀粉型品种,萌芽性较好,生长势较强,中长蔓,叶片心形带齿,顶叶和叶色均为绿色,叶脉紫色,茎绿色带紫斑。薯形纺锤,红皮白肉,薯干洁白品质好,结薯较集中整齐,大中薯率76%,熟食味好。高抗根腐病和茎线虫病,感黑斑病。产量表现:参加国家甘薯品种北方薯区试验,2004- 2005年两年平均鲜薯亩产
2、漯徐薯8号(国品鉴甘薯2008001)
由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科学院、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以徐薯18/徐781杂交选育而成。
优点:高淀粉、抗根腐病、茎线虫病和蔓割病,缺点:鲜薯产量较低、抗黑斑病性能一般。特征特性:淀粉型品种,萌芽性一般,中短蔓,,叶片心形,顶叶和成年叶绿色、叶脉紫色,茎色绿带紫;薯形下膨纺形,紫红皮白肉,结薯较集中,,薯干洁白平整品质好,食味较好,耐贮藏。两年区试薯块平均干物率36.54%,比对照徐薯18高8.21个百分点,淀粉率25.43%,比对照高7.16个百分点。抗根腐病、茎线虫病和蔓割病,中抗黑斑病,综合评价抗病性较好。
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北方薯区全国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平均鲜薯亩产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在北方薯区的河南、安徽、河北、陕西、山东、江苏北部种植。早育苗,培育壮苗;适时早栽,前期促早发健壮,促薯块早形成,中期促控结合,使薯块迅速膨大;施足底肥,起垄栽植,密度每亩3000~4000株;旱灌涝排,及时中耕除草,防治地下害虫。
3、郑红22(国鉴品种)
优点:高淀粉、高产、优质、高抗茎线虫病、抗根腐病,缺点:抗黑斑病性能一般、耐湿性、耐肥牲差;两年区试平均烘干率32.03%,比对照高4.29个百分点;平均淀粉率21.50%,比对照高3.70个百分点,
1、笔者简介:肖利贞(1938- ),男,研究员。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从事甘薯育种、高产栽培研究与甘薯淀粉、粉丝加工开发研究工作。
2技术咨询:需引进甘薯各类名优品种脱毒原种及1级脱毒良种、配套无公害及绿色食品甘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保鲜贮藏技术,考察生产、保鲜、加工现场,包括甘薯各类产业致富途径、加工工艺、配方、技术与查看国内期刊有关甘薯生产、保鲜、淀粉、粉丝、全粉、色素、等薯食品加工各类文献及《甘薯高产高效专家谈》(主编:肖利贞,中原农民出版社. 1997)、《薯类淀粉制品实用加工技术》(肖利贞、王裕欣. 中原农民出版社.2000.)、《甘薯产业化经营》(主编:王裕欣、肖利贞,金盾出版社,2008)、《甘薯绿色食品生产保鲜及加工工艺配方》(主编:肖利贞、王裕欣,金盾出版社,2013待出版),请来电讲明:你的姓名、地址、公司名称、电话、QQ信箱,要求查看以上文献的某项技术,以便发给你超大邮件(甘薯名优品种、脱毒技术、高产高效栽培、田间机械作业、加工淀粉、粉丝、全粉、现代化粉丝生产录像、加工装备、工程概算等资料)
肖利贞 联系手机:1808 7919 350,电子信箱:15136279001@163.com,5054689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