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2日 星期四
首页>新闻中心>共产党员风采
共产党员风采
汤丰收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汤丰收同志1986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农学系,现为河南省农科院研究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花生)岗位科学家。

农民出身、且经过栾川一年扶贫锻炼的汤丰收同志,不但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对农民的想法和需求也十分了解,从进入农科院起,他就立志做一个对农民有帮助的科研工作者,它不仅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几十年来,他一直在为解决河南花生科研、生产的难题而努力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汗水终究换来了硕果。近30年来,作为主持人或主要完成人,先后完成国家 “863”、科技支撑计划和河南省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30余项;相继育成花生新品种29个(其中国审(鉴)12个),其中豫花7号、豫花11号、豫花15号、远杂9102等先后成为河南花生的主导品种;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其中2项第二名,1项第三名)、省部级成果奖励12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先后获得国务院特贴专家、全国农业科普先进工作者、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河南省直属机关“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一、刻苦攻关,为科研和生产的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河南是粮食生产大省,同时也是花生生产大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大政方针下,粮、油争地矛盾日益突出,为保证粮油协调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他和课题组同志一起,及时调整研究方向,把早熟育种作为主攻目标,通过努力,育成了大、中、小果品种齐全,春播、麦套、夏直播相配套的系列花生品种,生育期由130天以上缩短到125天以内,完成了河南花生由春播为主到夏播(麦垄套种、夏直播)为主的耕作制度的转变,实现了麦、油一年两熟栽培,有效地缓解了粮油争地的突出矛盾,促进了河南花生的大发展。育成的豫花6号是河南审定的第一个特早熟花生品种,生育期缩短到110天以内,为河南麦后直播直播花生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获得了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豫花7号不但生育期缩短到120天左右,而且蛋白质、脂肪含量同步提高,实现了优质、高产、早熟等性状的有机结合,适应了河南小麦、花生一年两熟快速发展的生产需求,加速了花生由低产田进入中、高产田的进程,大幅提高了花生的单产和效益,豫花7号迅速成为河南的主导品种,年种植面积曾达到全省花生种植面积的近1/4, 200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面对我国食用植物油生产的严重不足,加大了优质高油花生品种的选育力度,育成了豫花15号、远杂9102、豫花9326、豫花9327等一批高油花生品种,其中豫花15号、远杂9102脂肪含量分别达到56%和57%以上,高于一般推广品种3-4个百分点,超过国家优质花生育种指标;豫花15号、远杂9102不但优质,而且产量高、适应性广,抗病、抗逆性强,除河南审定外,还得到了国家、安徽、湖北、辽宁的审(认)定,两品种至今仍是河南花生的主推品种,对提高花生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和缓解食用植物油短缺的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豫花15号于2006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远杂9102于2009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针对花生栽培种优异种质匮乏、品种遗传基础狭窄和育种技术单一的研究瓶颈,系统开展了花生远缘杂交技术研究。通过对花生野生资源的引进、鉴定和对花生远缘杂交不孕不实机理的研究,建立了以挖掘优异野生种质为基础,以胚珠、幼胚离体培养和染色体倍性操作为核心,以传统细胞学分析、原位杂交和分子标记为杂种鉴定手段的花生远缘杂交育种技术体系,突破了常规育种技术的限制,开辟了有效利用花生野生种质的途径。通过远缘杂交技术,创制了一批具有高抗、多抗和优质的优异种质,丰富了栽培种的种质基础,并为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广西农科院等多家花生科研单位用于品种选育和遗传研究;直接选育花生新品种4个,其中远杂9102成为我国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且推广面积最大的花生种间杂交品种。完成的“花生野生种优异种质发掘研究与新品种培育”项目,201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深入基层,大力推广花生种植新技术,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不遗余力为解决农业技术的棚架问题,加速成果转化,他不顾科研工作的繁忙,受邀作为河南电视台、河南广播电台、开封、武陟、正阳等县的农业技术顾问,不论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深入基层,开展技术讲座和生产形势分析,针对生产实际,出版科普著作3部、发表科普文章20余篇,为农村经济及花生生产的发展出谋献策。多年来,汤丰收同志深入到河南花生主产区及安徽固镇等地开展技术培训近百场次,促进了河南花生生产的发展。省有关领导在视察基地时指出,“科技部门服务前移,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把科技成果推广到田间地头,是解决技术棚架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