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1日 星期四
首页>新闻中心>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工程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工程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工程工作简报(第73期)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工程

工 作 简 报

 

 

 

73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处                20167 12


【本期目录】

邹庆鹏副院长带队赴滑县调研指导扶贫开发与院县合作事项

◆我院举办光伏发电与香菇种植复合联产新技术观摩会

邹庆鹏副院长出席平舆县脱皮芝麻绿色生产技术示范与推广现场观摩会

◆我院在永城举办给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暨现代农业知识技能培训班

◆《中国科学报》: 河南光伏发电与香菇栽培“联姻共产”

◆《河南科技报》:芝麻绿色脱皮 带动产业发展

◆《河南日报》:省农科院编制强降雨农作物减灾预案

 

 

邹庆鹏副院长带队赴滑县

调研指导扶贫开发与院县合作事项

为深入推进我院在滑县王庄镇大柳树村驻村扶贫和院县合作事宜,623日,邹庆鹏副院长带领院直有关单位负责同志专程赶赴滑县,就扶贫开发、院县共建和当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开展深入调研,并与滑县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举行座谈,共商扶贫攻坚和农业发展对策。安阳市农科院、滑县人民政府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陪同调研。

在滑县王庄镇大柳树村,邹庆鹏副院长一行看望慰问了我院挂职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李耀宇同志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并与村干部深入交谈,认真查阅相关资料,详细了解光伏发电六改一增等脱贫重点工作进展情况。随后,邹庆鹏副院长一行还来到大柳树村部分贫困群众家中,询问他们的生产生活、收入来源等情况,鼓励他们要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坚定信心,克服困难,早日脱贫致富。

 邹庆鹏副院长要求院直有关单位继续支持李耀宇同志的驻村工作,各尽所能的帮助大柳树村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要求我院驻村第一书记李耀宇带领村委干部把精准扶贫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在细化上下功夫,在精准上出实招,在落实上见成效,确保扶贫扶到点子上、扶到关键处,更好地带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座谈会上,滑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陈忠介绍了滑县近年来发展情况;县农业局、王庄镇政府等单位先后汇报了院县合作项目的实施情况;院小麦所所长许为钢研究员、院农信所副所长田建民研究员等就滑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提质增效提出了相关意见建议。

邹庆鹏副院长在会议总结讲话中指出,院县双方要立足新形势准确把握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通过院县合作项目的实施力争在农业调结构、补短板、提质量、可持续等方面取得新成效,同时,要通过院县合作积极培育起当地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品牌,助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调研期间,我院还在滑县王庄镇大柳树村文化大院举行了农业科普图书和文具赠送活动,累计向当地农户发放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丛书”80套,为大柳树村小学在校生发放书包150件。

 

我院在永城举办光伏发电与香菇种植复合联产

新技术观摩会

621日,我院资环所与兰考县共建项目光伏发电与香菇种植复合联产新技术观摩会在兰考召开。我院副院长邹庆鹏、院推广处处长郑飞,兰考县常务副县长王彥涛、河南省食用菌协会理事长郑作运及来自全省食用菌行业的科研人员、推广人员和种植大户的100多名代表进行了现场观摩。  

在听取项目主持人康源春研究员汇报后,邹庆鹏副院长对项目的执行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光伏食用菌联产是三产融合的技术,是产业互补的项目,是富民强县的项目,他建议要加大学科交叉力度,加强宣传,加速该技术的推广。

 

邹庆鹏副院长出席平舆县

脱皮芝麻绿色生产技术示范与推广现场观摩会

623日,我院在平舆县康博汇鑫油脂有限公司组织召开脱皮芝麻绿色生产技术示范与推广现场观摩会,副院长邹庆鹏出席会议并讲话。我院有关单位、省财政厅、省农业厅、河南工大、驻马店市农科院、平舆县委、县政府和农业局等单位负责同志和专家,康博汇鑫公司负责人和当地农户、企业职工代表等6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我院加工所所长路凤银主持。

脱皮芝麻绿色生产技术示范与推广是由我院加工所与平舆县康博汇鑫油脂有限公司联合实施的2015年度省财政支持项目。该项目以平舆县优势油料作物芝麻为原料,依托康博汇鑫公司主要生产经营业务,采用我院加工所自主研发的超声波辅助酶法脱皮芝麻生产技术,实现芝麻皮与芝麻仁之间的分离。与传统的碱液浸泡相比,该技术方法具有三个突出优势:一是产品绿色,无碱液残留,食用安全,品质好、食味佳;二是工艺绿色,无强碱使用,操作安全,对工人无化学伤害,对设备无腐蚀;三是环境绿色,无碱液废水排放,而浸泡酶液则可重复使用,且水耗低,据在康博汇鑫公司生产线对比显示,每生产1吨脱皮芝麻,碱液浸泡方法耗水4—5吨,而该技术耗水约1.5吨,节水效果显著。

与会人员共同参观了康博汇鑫公司脱皮芝麻新工艺生产线,听取了该项目负责人、我院加工所张丽霞副研究员的有关情况介绍;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该技术方法实现了脱皮芝麻加工工艺的升级换代,在生产中不仅提高了原料的使用效率和商品价值,而且减少了废弃物排放,起到了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良好效果。

邹庆鹏副院长在会议总结讲话中对脱皮芝麻绿色生产技术示范应用效果给予高度评价,并要求院直有关单位要认真总结梳理新阶段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工作的规律,着力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绿色发展理念开展技术服务,着力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产、学、研相结合开展技术服务,通过项目实施和带动,切实承担起我院肩负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科技培训与服务3大职能任务,不断提高我院农业科技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我院举办给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暨现代农业知识技能培训班

为加快推进永城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发挥院市共建项目的实施效果,628日至29日,我院在永城市举办给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暨现代农业知识技能工程培训班。我院有关单位,河南农大农学院,永城市政府、政协以及农业局、农办等单位负责同志和专家,永城市29个乡(镇)分管农业副乡(镇)长、永城市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以及永城市农技骨干代表等约150余人参加了培训会。培训会由我院挂职永城市科技副市长孙虎主持。

培训会上,我院资环所所长张玉亭、农信所副所长田建民、小麦所分子育种室主任胡琳和河南农大农学院宋家永教授分别以绿色发展与面源污染治理着力供给侧,破解新困境,实现新发展我国优质小麦生产与产业化发展富硒养生,长寿永城为题,就十三五时期我省农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永城市发展优势和特色农业等进行了授课。针对此次培训人员大多来自基层的村(镇)干部, 4位专家都进行了充分准备,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了当前农业新政策的背景和意义,就永城市农业发展新走向建言献策、相互交流,让参会人员学习和掌握了农业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技能,开阔了视野和眼界。

针对永城市发展特色种养业的技术需求,本次培训会还向有关乡(镇)和项目区赠送了优质小麦、设施果树、生猪养殖和豆制品储藏与加工等科普图书650余册,受到了农户的普遍欢迎。

 

《中国科学报》,629日:第08版,区域

河南光伏发电与香菇栽培“联姻共产”

史俊庭

日前,在河南省兰考县万家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怀朝看到河南省农科院资环所食用菌研究中心主任康源春的时候,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现在正是难得的香菇销售好时期,好几个老板来买我的香菇。特别是有太阳能光伏板的那两棚,长得真是好啊。

作为一项新的技术,香菇种植和光伏发电这两个貌似八杆子打不着的产业竟然找到了有机的结合点。一位投资界人士说,尽管不少地方都在上马这种技术,但是基本上都停留在纸面上,并没有真正实施。河南省农科院在兰考的这个试验,将为这项技术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香菇种植遭遇高温天气

据了解,郭怀朝的合作社主要进行香菇栽培种植,一年的经济效益在一百万元左右,带动周边农户增加经济效益500万元。但由于今年夏天气温较高,周围很多香菇种植基地都存在缺菇的问题。

据了解,香菇素有真菌皇后之誉,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保健食品。随着现代医学和营养学的深入研究,香菇的药用价值也不断被发掘。研究显示,香菇在防治佝偻病、增强细胞免疫能力、纠正人体酶缺乏症、降低血脂等方面有明显效果。

尽管夏天要使用高温香菇品种,但是气温超过35摄氏度,香菇就不能正常出菇了。康源春说,很多种植户,由于采用棚架式进行香菇生产,使得香菇的菌棒一直处于高温状态下,香菇子实体很难形成,市场需求必然紧俏。

记者在郭怀朝的合作社看到,这里的香菇生产全部采用土埋法,菌棒一个挨一个全摆地上,然后菌包上面覆土。这样的好处是菌棒的温度接近25摄氏度地温,这个温度还可以满足香菇出菇的温度要求。

光伏发电巧解难题

据悉,光伏发电将太阳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可以独立使用和并网发电。在发电过程中不需要任何原材料,不排放任何废弃物。每发一度电就相应节约0.35公斤标准煤、4升净水,同时减少0.272公斤碳粉尘、0.997公斤二氧化碳、0.03公斤二氧化硫。

郭怀朝的合作社的两个香菇棚顶架设的太阳能光伏板,是康源春团队规划设计的。这套光伏发电装置总装机容量为20千瓦,年均发电量为29200度,扣除维护成本每年可以收益2.66万元,89年可以收回全部投资。

康源春说,光伏发电与香菇生产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是一种完美的结合途径。香菇在生长过程中只需要少量散射光,要避免太阳光的直接照射,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避免雨水的直接滴淋。太阳能发电需要最大面积的覆盖光照,架设的安装支架正好可以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又可以为香菇遮风挡雨,大幅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香菇基地光伏发电效果明显

通过对安装环境自动监控设备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后发现,光伏发电大棚具有明显降低环境温度的作用,平均降低环境温度6~10℃,温度波动范围缩小,更有利于香菇生长。环境相对湿度稳定,平均维持在80%左右,白天光照强度平均在450勒克斯左右,二氧化碳维持在百万分之450左右。这些条件能够满足香菇生长发育需要的环境要素。

康源春介绍说,尽管夏天各地种植的大多是高温型香菇品种,但是在光伏发电大棚下更加有利于香菇子实体形成,可以将香菇的出菇盛期提前10天左右。同时,由于光伏发电装置的降温作用,高温型香菇不但出菇期提前,而且有利于提高香菇的产量和质量。

从近期销售情况看,光伏大棚下面出产的香菇品质较普通大棚出产的要提高一个档次,菌盖厚度增加、菌柄缩短、菌肉致密,子实体外观漂亮,售价每千克比普通大棚出产的香菇高出1元以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每亩地经济收入可以达到8万元以上。郭怀朝说。

 

《河南科技报》,71日:B7 现代农业

芝麻绿色脱皮 带动产业发展

一种利用生物酶解脱皮的新技术实现了脱皮芝麻加工工艺的更新换代,对全国的芝麻加工业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是记者625日在平舆县召开的脱皮芝麻绿色生产技术示范与推广现场观摩交流会上了解到的。

河南是芝麻种植大省,芝麻种植面积在300~400万亩,年产芝麻25万吨左右,居全国之首。芝麻在食品制造、医药、餐饮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一般的油脂生产中不需芝麻脱皮,但在糖果、点心、调味品等食品行业中,未脱皮的芝麻不仅口感差,还会降低人体对芝麻中营养物质的吸收。据了解,在世界芝麻贸易中,脱皮芝麻贸易量占12%以上。

脱皮芝麻绿色生产技术利用超声波等技术,降低芝麻皮与仁之间的紧密度,之后再经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等分解,实现芝麻脱皮。与传统工艺相比,虽然产品利用率相当,但整个过程不存在碱液的使用,产品无碱液残留,食用安全,而且生产过程中无碱液废水排放,再加上浸泡酶液可回收利用,用水量也大大降低,生态效益显著。河南工业大学教授张国治说:新工艺各个环节更科学、规范,其中色选机、精选机、杀菌机的使用可有效去除色泽不纯、霉变的芝麻。利用超声波辅助酶法脱皮,无碱液残留,产品绿色、品质好。

芝麻加工业的发展可以带动更多农户参与优质芝麻的种植,提高农民收入。同时可安排大量农民工在家门口找到工作,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对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引意义。

在平舆县电商区,工作人员介绍,运用新工艺生产的芝麻产品市场反响非常好,瓶装的220克白芝麻盐,去年双十一当天网络销售5万多瓶,每瓶售价17.5元,一天下来就卖了近90万元。

河南省农科院副院长邹庆鹏说:河南芝麻产量和出口量都是全国第一。脱皮芝麻绿色生产技术的应用,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还增加了企业效益,带动了芝麻种植业的发展,延长了芝麻产业链条,可有效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值得大力推广。 (本报全媒体记者 陈海潮 /)

 

《河南日报》,712日:第04版,经济新闻

省农科院编制强降雨农作物减灾预案

本报讯(记者 尹江勇  通讯员 许保疆)711日,记者从省农科院了解到,为科学应对强降雨对我省秋季农作物生产造成的影响,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省农科院积极组织农业专家认真会商,分别制订了强降雨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应急管理措施和补救方案,有针对性地提出灾后补种、补救及灾后应急管理技术方案。

以夏玉米为例,防御涝害最有效的技术措施是修建田间排水渠道,及时进行田间开沟沥水、散墒减渍。玉米专家、省农科院粮作所副所长刘京宝研究员告诉记者,夏玉米播后没有挖排水渠、沟的农田,雨前尽可能补上,如果来不及实施,大雨后要及时开沟排除田间积水,同时,要及时间苗、补苗、追肥、喷药,防止苗荒和病害。如未能及时进行补种,可考虑与养殖业结合,改种夏播青贮饲料玉米品种,播种时间不要晚于720日。

据介绍,省农科院编制的农作物减灾预案,针对我省粮食作物(玉米、水稻、甘薯、谷子、绿豆)、经济作物(花生、棉花、大豆、芝麻、烟草)、园艺作物(梨桃、设施蔬菜、葡萄、蔬菜)等各类农作物的生产情况实际。目前,省农科院已将上述应急管理措施和补救方案紧急汇编成册,发放到农民手中,并组织专家技术服务队深入兰考、西华、新县、新蔡、固始、罗山等县开展技术培训,及时让农民掌握雨后防灾减灾技术要点,提前做好防范,尽量减少强降雨对我省秋季农作物生产造成的损失。③5

 

 

 

 

          联系电话:0371-65747002                  电子邮箱: hnnkytg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