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工程
工 作 简 报
第 75期
【本期目录】
◆《河南日报》:省农科院与8个省直管县(市)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张新友院长深入滑县大柳树村调研指导扶贫攻坚工作
◆张新友院长到罗山视察院县共建工作
◆我院组织召开芝麻高效智能化生产示范观摩会
◆《河南科技报》: 生态种养效益好,梨园花果别样香
◆《河南日报》: 大柳树村的脱贫探索
◆我院专家赴豫南水稻项目区开展防灾减灾技术指导
《河南日报》,7月25日:第02版,要闻
省农科院与8个省直管县(市)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本报讯(记者李运海实习生杨喜喜)
7月22日,省农科院与8个省直管县(市)签订合作共建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县(市)框架协议。副省长王铁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
2012年以来,省农科院先后与永城、兰考、新蔡、固始和滑县5个省直管县(市)政府开展院县共建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县工作,共实施合作共建项目87个,先后培育出永城集约农业、兰考循环农业、新蔡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样板,探索出一套新形势下依靠科技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工作机制,为我省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示范样板和有益经验。今年年初,经省政府批准,又增加长垣、邓州、鹿邑3个农业基础较好的直管县(市)为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县(市)。省财政厅从专项经费中每年给8个省直管县(市)各落实200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
王铁在讲话中指出,院县共建是科研体制改革的正确路子,最终要落脚到与县的合作上。这次签订协议,对科研院所、直管县(市)的体制改革都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③4
张新友院长深入滑县大柳树村
调研指导扶贫攻坚工作
7月15日,院长张新友在副院长乔鹏程、院办公室、院直属单位党委、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处和组织人事处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的陪同下,专程赴滑县大柳树村调研指导扶贫攻坚工作,看望并慰问了当地困难群众和我院驻村干部李耀宇。
在滑县王庄镇大柳树村,张新友院长一行详细了解了我院挂职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李耀宇同志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和 “六改一增”等脱贫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在听取我院驻大柳树村第一书记李耀宇同志汇报后,张新友院长对大柳树村的扶贫攻坚工作表示肯定,他要求李耀宇同志要依托我院农业技术优势,提高科技扶贫工作能力,促进大柳树村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业产值的整体提高,克服困难、尽心尽力,制定好针对性脱贫措施,积极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随后,张新友院长一行还看望慰问了大柳树村部分贫困群众,并给困难户带去慰问金。
张新友院长一行与滑县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就我院对口帮扶大柳树村开展科技扶贫和“院县共建”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县等工作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交流。
张新友院长到罗山视察院县共建工作
7月19日,张新友院长带领院办公室、院科研管理处、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处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罗山县视察指导院县共建工作。
张新友院长一行来到罗山县灵山镇灵丰园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实地察看了葡萄避雨栽培示范园,并听取了罗山县院县共建工作情况汇报。张新友院长对我院专家在罗山县开展工作情况和院县共建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指出,要与罗山县当地农业生产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加大院县共建合作力度,针对罗山县农业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加快推广新成果、新技术,做好科技指导与服务,把罗山县的院县共建工作推向一个新高度,为当地现代农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信阳市农科院院长段仁周、罗山县县委书记许远福、副县长江燕如,我院挂职罗山县科技副县长孙文喜、院园艺研究所专家王东升、吕中伟以及罗山县农科所的有关单位负责同志陪同视察。
我院组织召开芝麻高效智能化生产示范观摩会
7月27日,我院在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组织召开了芝麻高效智能化生产示范观摩会。副院长邹庆鹏出席会议并讲话。
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土壤墒情远程监测云平台、自走式多功能动力平台以及芝麻机械化播种、喷药和除草等设备的运行演示情况,分别听取了我院芝麻研究中心卫双玲研究员、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臧贺藏博士以及青岛佳禾农机公司技术负责人的情况介绍。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通过将土壤墒情远程监测技术运用到芝麻精量播种、田间管理(除草、喷药等环节)等农机设备中,实现了芝麻机械生产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有效结合,可以大幅度提升芝麻生产管理水平;不仅如此,该套生产技术还具有便于掌握、简易高效的特点,在大幅减轻了劳动强度的同时,在生产试验中可每亩可减少用种量200克以上,节约用工成本260—300元,节本增效明显。
邹庆鹏副院长在会议总结讲话中对该套生产技术试验和示范的积极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院直有关单位立足芝麻全程机械化生产,进一步加大芝麻新品种选育和示范,加强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充分发挥良种良法的增产增效潜力,通过联合攻关,不断提高芝麻生产的机械化、智能化、自动化管理水平,推动我国芝麻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院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处、芝麻中心负责同志,省农业厅农机站、经作站,来自周口市以及商水、项城、平舆、镇平等5个县(市)农业局等单位负责同志和有关专家,安徽、江西2个省农科院和青岛农大等单位的国家芝麻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代表,相关企业代表和芝麻种植大户以及我院有关单位负责同志等50余人参加了会议。
《河南科技报》,7月29日:A2 ,综合新闻
生态种养效益好 梨园花果别样香
本报讯 7月27日,由省农科院与扶沟县政府联合主办的优质梨生态示范园揭牌仪式在扶沟县固城乡古城安康家庭农场举行。作为省农科院特色示范基地,扶沟优质梨生态示范园成为当地发展“生态养殖+生态种植”的高效样板,具有明显的示范效应。
2012年,扶沟县古城安康家庭农场优质梨生态示范园开始建园。作为省农科院特色示范基地,示范园从园区规划、品种选择到种植技术、种植模式,得到省农科院园艺所梨课题组的全程技术支持。在课题组专家的指导下,示范园走出了一条“生态养殖+生态种植”循环农业发展之路。果园套种胡萝卜喂养奶牛,牛粪经过发酵后施入梨园,既解决了养牛场部分饲料来源和动物粪便污染问题,又解决了梨树大面积种植的有机肥来源问题,减少了种养投资,促进了梨幼树成长,改善了果实品质、提高了产量。为了解决梨树种植前期无效益的问题,项目组专家在果树间套种了金叶复叶槭、红枫与丝棉木等名贵花木,增加了园区前期收入,使示范园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在省农科院支持下,省农科院园艺所2015年实施了省财政资金扶持项目——果树花卉新品种与高效栽培新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实施至今,项目组专家采用现场指导与网络视频相结合的办法,先后多次对园区进行技术指导。此外,项目组专家还组织园区技术人员到省农科院原阳基地参观学习。目前,在专家的指导下,园区推广了梨树整形修剪、蔬果套袋、肥水一体化等10余项新技术。经过专家的指导,目前中梨1号、晚秀等新品种每亩产量在3000-5000斤,每亩比常规同期种植的梨树增产1000-2000斤。古城安康家庭农场场长张红兵高兴地说:“从技术到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离不开省农科院园艺所专家的精心指导,昔日臭哄哄的奶牛场,变成了花果飘香的生态园。”
该项目负责人、省农科院园艺所副所长王东升说,优质梨生态示范园已为当地探索出了“生态养殖+生态种植”与“梨幼树与花木套种”的高效模式,果园在幼树期通过套种花卉苗木,在果树结果之前每亩效益在5000-6000元,具有明显的示范效应,受到了当地农户的喜欢。(本报全媒体记者 郭俊娟)
《河南日报》,8月2日:第10版,智慧三农
大柳树村的脱贫探索
□本报记者方化祎李运海文/图
核心提示
大柳树村是滑县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村子。
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肩负着年底前整体脱贫的使命。
没有优势产业、缺少优势资源,大柳树村靠什么去啃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按照计划,今年年底前我省有110万人将实现脱贫。大柳树村借助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脱贫探索,或许能给其他地方带来启示。
7月28日,阳光照在滑县王庄镇大柳树村。
祖祖辈辈司空见惯的太阳,在普照万物的日常使命之外,被大柳树村首次赋予了“新使命”。
在村部房顶、在一些村民的家里,多了能把太阳光直接转化成低压电的新设施——太阳能光伏板。
太阳照照就能赚钱?这些光伏板曾让大柳树村村民不解,带来不小的波动。现在,却给贫困家庭带来了脱贫的希望。
古村落里的新变化
走进村里,一些村民正在忙着整理街道。除杂树的、修街道的,处处能感受到活力。
陪记者采访的一位干部介绍说,村里最近的这些变化,得益于党的扶贫政策,也多亏了村里来的第一书记李耀宇。
李耀宇是省农科院烟草研究所副所长,2015年8月来到大柳树村。刚到大柳树村那会儿,央视正在热播《马向阳下乡记》,故事发生的村子叫大槐树村,和大柳树村名字很接近,村民也有点兴奋:咱村里也来了位第一书记,他会给村子带来什么变化?
李耀宇与滑县派来驻村工作队的3位同志,一入村子就扎进了干部、群众堆儿里,通过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与村民聊天、入户走访,详细了解大柳树村的基本情况和贫困现状。
据介绍,这里以前属于古黄河滩区,村里因到处都是大柳树得名,据说有上千年历史。现在为省级贫困村,全村有432户、1970人。2500多亩基本农田。村里不仅没有集体经济收入,还欠着以前的修路款40余万元。
经过仔细“诊断”,李耀宇发现造成该村贫困的一些原因:一是种植结构单一,村民收入除了农业基本产出外,主要靠外出打工和自主经商,没有主导产业和特色;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道路通行能力极差;三是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群众集体意识不强。
针对这些情况,李耀宇充分发挥背靠省农科院“娘家”的科技优势,推进百亩方高产示范田建设,投入近30万元先后在大柳树村建立了240亩小麦、200亩玉米、100亩花生的高产示范方,推广省农科院的科研成果,并以点带面,促进该村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业产值的整体提高;对全村农田进行测土施肥,为该村农业转型及种植结构调整打基础;聘请各类专家在全村开展了农业科技系列讲座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
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大柳树村争取到上级支持,开展了村文化大院建设,修建了出村道路。大柳树村变整齐了,村里也有活力了。
贫困户当上电网“股东”
与此同时,大柳树村的发展又碰到了“老难题”,精准扶贫遇到难啃的“硬骨头”。
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按省里的计划要于2016年底率先脱贫。在扶贫攻坚工作中,村里有技术、有劳力的农户,2015年底前已率先脱贫,剩下的15户基本都是因病因残、没有劳动能力。这些人怎么办?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耀宇看到外省有光伏扶贫的案例,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反复思索项目的可行性。大柳树村能不能吃一次“螃蟹”呢?
光伏扶贫是在贫困农户家庭屋顶上安装太阳能电池等组件,为贫困户建立小型光伏发电站,也叫屋顶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在保证贫困户“自发自用”的同时,“余电上网”卖给国家。
一次投资,收益期可达25年左右,对没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应该可行。李耀宇觉得值得一试,于是多次召开村两委班子、党员会议,分析政策、商量讨论,又向省农科院党委进行了专题汇报,获得了“娘家”的支持。
项目确定以后,李耀宇立即与滑县河南锡坤光能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对接。技术上可以实现,但还存在政策配套、先期资金投入、产权归属等难题。
该项目计划每户安装容量1000瓦,4块250瓦的太阳能板,日均发电4度,全年发电1400多度,预计年增收1000~1200元。
经汇报沟通,滑县开始了在这里的光伏扶贫项目试点,并按照“到户增收”政策给予资金支持。先期在大柳树村建设一个50户的太阳能光伏扶贫项目示范点,每户安装1000瓦所需资金共50万元,资金解决途径包括县扶贫资金按照“到户增收”政策扶持50%、该公司在示范点宣传让利一部分、为明确后期产权由贫困户出资一部分、多方筹集一部分。
小光伏让群众看到了希望
为保证该项目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大柳树村把光伏扶贫项目分解成两个部分、两个步骤实施。两个部分是在村委会集中安装20户,到户安装30户,集中安装和到户安装两个模式都有展示效果。
考虑到现有贫困户家庭困难、对项目实施有观望思想,大柳树村首先选择了刚脱贫、有一定经济能力的贫困户进行安装,待效益显现后再动员未脱贫贫困户安装。
农民最重实际,大家看到先期项目一有收益,积极性就上来了。目前,20户集中安装的设备安装并网已在4月中旬完成,现已并网发电7000度,30户入户安装的已发电3000度。
光伏扶贫项目实施后,得到了电力部门支持,受到了各方关注。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夏杰,副省长王铁等到现场考察。6月13日,全国人大调研组莅临大柳树村,对光伏项目给予肯定。目前,滑县已将光伏扶贫项目列入扶贫重点项目在全县全面推广。
记者到李太库等几户贫困户家庭走访时发现,有了扶贫、低保政策的帮助,这些贫困户生活保障没了后顾之忧,家庭和个人面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位村民指着李太库说:“他以前活得直‘拨浪头’,现在对村里的事上心得很,走路都更带劲儿了。”⑧7
我院专家赴豫南水稻项目区开展防灾减灾技术指导
进入7月份以来,我省南部地区多地遭遇特大暴雨,尤其是新县由于暴雨引发了罕见的洪涝灾害,对当地农作物生长造成严重不利影响。为此,我院高度重视,组织相关专家赶赴豫南等地县(区)开展农作物抗灾减灾技术指导,帮助当地农户及时有效的应对自然灾害。7月10日至13日,由我院粮作所、资环所和植保所等单位组成的专家服务队一行8人先后到新县、固始、罗山和新蔡等4个示范县水稻项目区,与当地农技人员一道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查看项目区水稻长势,针对各地具体情况提出管理措施。
在新县陡山河乡刚店村、周河乡汤冲村和吴陈河镇阳土墩村等受灾较为严重的水稻示范点,我院水稻专家尹海庆研究员等详细查看了水稻的具体受灾情况,针对灾后苗情、病虫害发生等不同情况,与在场的县农技人员和示范点负责人深入探讨了灾后恢复生产的具体方案。尹海庆研究员还就新县水稻灾后田间管理和补救措施接受了新县电视台的采访,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管理意见。在固始县郭陆滩镇太平村的水稻示范点,水稻钵苗机插技术示范田长势良好,我院植保专家任应党博士就当地水稻虫害防控新技术应用情况开展实地调查;在罗山县子路镇镇问津种养合作社和新蔡县顿岗乡平楼村等地的水稻新品种郑稻19、水晶3号直播生产技术示范点,专家们结合当地苗情就合理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等情况对50余名农户进行了现场指导。
此外,我院专家还向4个县水稻项目区农户发放了《水稻高产与防灾减灾技术》图书和我院新近印发的《强降雨后农作物应急管理措施和补救方案》技术指导册,累计超过600份,受到了当地农技人员和农户的欢迎。
联系电话:0371-65747002 电子邮箱: hnnkytg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