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首页>新闻中心>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
专家谈玉米产业
  为了加强国家玉米品种区试队伍建设,全国农技中心11月上旬在云南昆明举办了国家玉米品种试验技术培训班。来自各省种子管理部门,国家玉米品种区试主持单位、承担单位、检测单位、鉴定单位的代表共290人参加了培训。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以及美国孟山都公司、先锋公司等22位知名专家和学者,就中国玉米产业发展方向、国内外农作物高新技术研究进展、玉米不育化制种发展趋势、转基因商业化进程等广泛领域作了学术报告。   在玉米产业定位方面,专家们指出,我国玉米产业既是朝阳产业,又是黄金产业。玉米作为粮食、饲料和加工原料三位一体,综合开发利用是所有作物不可比拟的,而且最容易实现产业化发展,玉米贯穿于一、二、三产业,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玉米又是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作物,提高玉米单产的潜力很大;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及畜牧业发展速度加快,青贮玉米将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空间,粮饲兼用型应优先发展,国家可以此为切入点,为促进我国玉米优势区域布局战略的实施,应优先调整品种结构。现阶段仍以普通玉米为主,突出发展青贮玉米,积极发展甜、糯玉米,促进玉米生产稳步、健康发展。   我国玉米单产水平偏低、生产成本较高,尤其是东北玉米产区受冲击的可能性较大。未来我国玉米缺口较大,有可能成为世界上主要玉米进口国之一。没有一定的单产水平无法保证优质战略的实施,而玉米优质主要是普通玉米的优质问题,重点是商品品质,其次才是营养品质,高产优质仍将是未来中国玉米产业发展中永恒的主题。   在玉米育种方面,专家们指出,应在高产优质的总目标下,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需求,加强新品种选育工作,国家应加大对资源利用、材料创新、亲本选育工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育种要突出特色,试验和审定工作中应对高秆、晚熟、大穗、稀植类品种的生产风险引起足够的重视;干旱将是我国未来玉米乃至农作物生产发展的第一限制因素,抗旱育种是今后的重要方向,应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跟踪科技是我国玉米产业发展的重点,传统方法和现代高新技术结合、高产与优质结合、育种与栽培结合将是未来的走向,科技创新可能带来技术上的飞跃,应引起我国玉米育种界的足够重视。以分子标记为基础构建的玉米新品种标准DNA指纹库,对规范我国玉米种业市场及玉米新品种权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   区试工作是玉米产业的桥梁和纽带,专家们对国家玉米品种区试和审定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希望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引起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增加经费投入,稳定区试队伍,把区试站及其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十五”种子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加强技术装备,实现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管理,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完善区试运行机制,确保区试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