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畜禽品种改良要作战略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从畜牧业发展的历程看,我国畜禽品种改良对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提高畜禽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成效。
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我国畜牧业增长已开始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这既为畜禽品种改良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畜禽品种改良工作也应当顺应时代变化,与时俱进,从整体上实现战略性转变。
围绕畜牧业发展新的目标任务,要从五个方面实现战略性转变:一是工作目标的转变,要从过去单纯追求数量、规模向提高质量、效益转变;二是服务对象的转变,由以服务千家万户为主向服务千家万户和集约化、规模化企业并重转变;三是服务内容的转变,由单纯推广良种向为畜禽良种产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转变;四是运行机制的转变,由主要单纯依靠政府推动向政府公共支持和市场调节相结合转变;五是服务方式的转变,由单纯搞培训、改良、下发技术资料向依靠现代技术装备,提供良种、技术研发和市场信息转变。
今后一段时期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市场为主导,以科技为支撑,以企业为主体,提高畜禽良种生产能力、质量水平,增强畜牧业竞争力;运用计划、财政和金融等经济手段,支持品种改良的公益性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运用法律手段保障品种改良的健康发展,使公益服务与企业服务相配套,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协调,加快良种推广步伐,实现新时期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的新突破。
应切实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提高认识,争取全社会对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要切实做好组织和领导工作,加强宣传,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各部门和全社会的支持,将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加大政策扶持和政府支持的力度。
2、落实畜禽良种工程规划,加快畜禽品种改良进程
农业部正在制定《全国畜禽良种工程二期建设规划》,这是继实施《优势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之后,贯彻落实中央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调整的又一重大举措,是今后一段时期指导和推动全国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的重要文件。规划紧紧抓住全局性、公益性、关键性的环节,围绕猪、肉牛、奶牛、羊、家禽和其它品种,以畜禽原种场、资源场、种畜禽测定站的建设为重点内容,全面提高畜禽良种繁育水平,增强畜牧业的竞争力。
3、依靠科技,加大新品种培育推广力度
支撑畜产品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是科技,源头是良种。针对当前我国畜禽品种保存、选育和制种水平较低的现状,我们一方面要争取国家加大扶持和投入力度,提高种业科技研发能力和装备水平,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加快新品种的培育研究。另一方面,要倡导在畜禽育种企业内建立研发机构,搭建育种科技创新平台,鼓励畜禽育种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姻,开展技术合作,组织联合攻关,培育一批受市场欢迎的畜禽新品种(系)。
4、保用结合,以用促保,加强地方畜禽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要按照“分级负责、上下衔接、各有侧重”的原则,国家重点对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保护名录的品种予以优先支持,对于濒危、利用价值大的畜禽品种,进行抢救性保种。地方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要争取列入地方财政预算,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力争登记品种不再消失。
同时,要重视利用社会资本,创造条件引导资金雄厚、科技实力强的多种所有制企业,投资畜禽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畜禽品种资源要实行以用促保,保用结合,真正把地方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5、加强管理,依法治种,促进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的健康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法行政是最有效的管理形式。因此,要树立依法治种观念,根据行政授权,严格执法,加大《种畜禽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执行力度,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活动,打击种畜禽生产经营中的制假售假、坑农害农的不法行为,遏制种畜禽市场恶意炒作、低水平竞争。
要建立和完善种畜禽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制定和修订畜禽品种标准,大力推行种畜禽标准化生产。
6、稳定队伍,深化改革,健全和创新推广体制
各级畜禽品种改良推广机构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创新,拓展业务领域,积极参与畜禽种业产业化进程。要转变服务方式,增强服务功能,改善服务手段,积极稳妥地进行内部管理机制改革,深化机构内部人事劳动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起人员优胜劣汰、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和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机制。为促进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中做出新贡献。(全国畜牧兽医总站站长 何新天)
信息来源:农民日报 (200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