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小麦跨出国门
由于结构性“过剩”等原因,多年来河南小麦“卖不动,存不下”,小麦的出路成了事关河南经济的战略性问题。1998年起,河南以“专用化、优质化、多样化”为方向,对小麦结构实施大规模调整,终于--河南小麦跨出国门
河南是全国最大的小麦生产区之一,其播种面积、总产量、库存量均居全国第一。然而,多年来,由于结构性“过剩”等原因,这里的小麦出现“卖不动,存不下”的局面……
愁眉紧锁多年的河南南阳农民,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从3月10日起,南阳地区方城、邓州、唐河等县市的1万吨优质小麦源源不断地跨出国门,出口到东南亚。仅此一项就能使农民增收100多万元。农民兄弟感慨地说,以前麦子老卖不上价钱,现在是“优质麦卖优价”,如此大的变化,也就这三四年的事。
其实,河南小麦从去年11月开始出口,实现了中国小麦出口零的突破,从那时起到现在,河南粮食部门已签下50多万吨小麦出口大单???“让河南小麦走向世界”正逐步成为现实。
陷入困境一个“愁”字道不尽
作为产粮大省,多年来,河南紧抓“多种、高产”原则不放。反映在小麦生产上,播种面积、总产量均名列全国前茅。然而,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下,一个农户一个生产单位,结果:生产规模上不去,品质、结构不合理,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从1995年起,河南小麦总产量稳定在200亿公斤以上。粮多本是好事,但金闪闪的麦子带来的却是沉甸甸的忧虑:
由于当年生产的麦子“吃不完、销不了”,造成大量积压。庞大的库存压力日益成为财政的包袱:粮食风险基金超额补贴一度占到省本级财政预算的1/3左右。
“小麦的出路是事关全省经济发展的一个带有战略性的问题。”省委书记李克强说,“河南耕地面积的80%种的都是小麦,但我们的品质比不过人家,价格方面也没什么优势。因而,给小麦找到出路,就是给河南农业找到了出路、给农民增收找到了出路,同时也是农业应对国际竞争的一条新路。”
穷则思变调整结构“现”生机
那么,河南小麦、河南农业如何实现“中原突围”?
“问题的关键在于走活小麦这盘棋,构筑粮食主产区农业产业新优势。”河南提出,以优质小麦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为重点,全力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区域布局。
从1998年起,河南以“专用化、优质化、多样化”为方向,对小麦结构实施大规模调整。根据市场需要,通过更换品种、规模种植、产销衔接等措施,尝试在不同生态区域种植不同类型的优质专用小麦。2001年,河南又明确“两个基地”建设是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并总结推广了新乡市发展优质小麦生产基地的先进经验,对全省农业结构调整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为把“小麦经济”做大做强,河南要求,按照全省小麦品质区划方案,以县(市)为单位统一规划,组织实施,实行同一品种集中连片规模种植,保证优质小麦的生产质量。同时加强技术创新和推广体系建设,提高优质麦生产和加工科技含量。河南还制定出优质小麦内在品质、加工性能与质量安全标准,不断提高优质小麦的市场准入水平。
经过多年的努力,河南优质专用小麦出现面向市场育种、规模化连片种植等产业化开发局面。郑州9023、高优503、豫麦34、河北8901等优质小麦品种的品质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许多过去使用进口麦的面粉厂、食品厂转用国产麦,一批面粉加工企业还在小麦产区设立订单基地。据统计,目前优质小麦每公斤市价比普通小麦高0.10元,按亩产500公斤计算,在投入相同的情况下,种一亩优质小麦农民实际增收50元。在全国优质麦生产基地河南新乡市,不少农民说,现在“种麦的吃不上自家麦”???并非不够吃,而是他们种的优质小麦成了市场的宠儿,“种多少卖多少”。近3年来,新乡市优质麦面积由80万亩增加到330多万亩,即使这样仍供不应求,农民从中增收上亿元。
保持清醒欣喜背后话隐忧
国产小麦跨出国门,令人鼓舞。但有专家指出,我们虽然能培育出很好的小麦品种,但进行市场化大规模生产却很难。不仅如此河南小麦产业化经营格局还没有成形,小麦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等还不到位,全省农业结构调整有待进一步深化。
中国粮油食品(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小麦部总经理杨虹说,优质麦生产规程严,要求连片种植,单收、单打、单贮。在加拿大,全国只有8000多个农场;而我国,每个家庭都是一个独立的生产单位,让一个村统一种植一个品种都很难,标准化生产更难实现。2001年,河南优质小麦3000亩以上连片种植的仅占优质小麦面积的46%,小麦商品化率更只有30%多。
省农业厅综合处处长薜勤功说,“种优质小麦好处不少:在销售上一般不愁卖,价格又比普通小麦高。”但接着,他话锋一转:“这里的前提是:必须打破传统的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下气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粮食品质,抓好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实现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种植、规模化经营。”
在小麦品质结构和农业结构调整中,在实现优质化、专用化的同时,也必须照顾到多样化。去年以来,河南一些地方出现了“强筋热”。豫南某农业大市气侯温和湿润,适合发展中筋麦,但该市却种下300万亩强筋小麦。
河南省农业厅巡视员的魏振宇认为,要生产适销对路的小麦产品,真正把“小麦经济”做大做强,还必须加快全省的农业产业化步伐,积极发展“订单农业”,搞好产销衔接,最大限度地拉长产业链条。
信息来源:本站 (2003-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