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问题综述
农民工,一个特殊的称谓,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
他们,自发地在城市与农村之间迁徙流动,成为中国城镇化的实践者与见证人。5年来,他们所组成的队伍大约以每年500万的人数在递增,今年,这个群体人数超过1亿。
从乡村到城市----寻梦之旅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现出从乡村向城市、从中西部地区向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流动的趋势,告别土地的农民像潮水一样涌入城市,在10余年的时间内,城镇已接纳了大约1.3亿的农村人口。而且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每3个产业工人中,就有2个来自农村。
这是一条寻梦之旅,对于大多数进城的农民而言,这是一次改善生活状况的尝试。而这一群体性行为所带来的社会意义更是非同寻常,它不仅仅提高了1亿多个农村家庭的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数以亿计的进城就业农民,已经成为平衡中国东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的新兴力量。
徘徊在城乡之间----坎坷之旅
“农民工”之所以被称为“农民工”是因为他们以农民身份从事工人的工作。由于这种双重性,农民工进城往往遇到众多难题。
进城务工农民往往没有像国有企业职工那样的地位和福利待遇,而农村的社会保障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土地还是他们最后的依赖。近几年,因拖欠农民工工资而引发的劳动关系矛盾问题突出,已引起广泛关注。全国建设系统工会的典型调查显示,有的省市约有55%的农民工遇到工资拖欠问题。
由于受教育水平低,缺乏劳动技能,农民工往往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举家搬迁的农民工家庭子女难以进入城市正规学校,遭遇教育困境,也成为进城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新兴产业的兴起,缺乏转岗就业技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
为农民进城扫清道路----希望之旅
农民工实现合理、有序流动,降低农民进城门槛,农民工的进城之路才是一条希望之旅。
近几年,农民工的生产生活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
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在近几年里明显加快。2001年6月,国务院批转了公安部《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对办理小城镇常住户口的人员,不再实行计划指标管理,全面放开。2001年12月,广东率先在全省内实行城乡户口登记管理一体化,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之分。随后,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四川、河北等地相类似的户籍制度改革方案纷纷出台。今年8月,北京户籍制度进行重大改革,新生婴儿可随父亲报户口。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滚滚推进。
今年8月1日起,《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3施行,进一步为农民进城在制度上消除了障碍。
今年8月,中国工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一大批进城务工人员成为工人阶级的新成员”。农民工获得了身份的确定。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于10月发出了《关于切实解决建筑业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通知》。通知要求严厉打击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行为。几乎在同时,农业部、劳动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将农民工培训列入各级政府考核内容。
本报记者 张蕾
信息来源:农民日报 (200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