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城乡一体化
四川南溪县委副书记 陈明金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基本路径是立足资源要素的激活,积极推进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以高度一体化的经济运行格局来促进城乡经济的有机融合,进而实现城乡的全面统筹发展。
推进农村工业化,铸造区域一体化经济的核心
对大部分农业县来说,农产品原料富集和农村劳动力富集是两大特点,也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潜在资源优势。变这两大潜在资源优势为运营资本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优势,是推进农村工业化的一个重要选择。一是应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立足本地农产品资源优势,把农产品加工特别是深加工作为县属工业的重要内容来抓,构建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业,以此来推进农村工业化发展。二是应大力发展小商品加工业。抓住沿海地区产业调整与升级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大举内移的有利时机,发挥自身土地和劳动力等成本低的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接产业梯次扩散,促进本地的原料、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对外整合,发展小商品加工业,提高工业化水平。三是做大“配角”工业。依托周边地区大中型企业的信息、技术、设备及人才优势,抓住其加快产业发展、实施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的契机,主动承接辐射,拓展合作领域,提高合作层次,努力建成大中企业的原料基地、生产基地和服务基地,真正实现县域工业经济与大区域经济的融汇互动。
推进农业产业化,做强区域一体化经济的基础
当务之急是要切实做到农业价值取向从自给型向市场型的转变,强化“为赚而产”的商品意识和“经营产业”的开放意识,按照运作品牌化、质量标准化、生产组织化的要求来推进农业产业化。一是运作品牌化。按照“种得下、卖得出、有效益”的理念真正培育壮大规模化种养、集约化开发、市场化运作的支柱产业,打造区域无公害农产品资源品牌。二是质量标准化。引入工业的质量管理理念,强化标准化生产规程的制定与实施,完善主要农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抓好标准化生产配料中心站和无公害农产品检测中心站建设,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建立推行标准化的保障机制,强化优质农产品质量认证,为市场提供充裕的优质无公害农产品。三是生产组织化。大力发展农民专合组织、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带动型合作经营和土地流转集约开发模式,尤其要积极发展农民直接参股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培育以农民为开发主体和受益主体的产、加、销合作经济组织。
推进农村城镇化,搭建区域一体化经济的平台
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可靠转移,基本的条件是转移出来的劳动力获得相对稳定的就业和社会保障,这就要解决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的资本积累问题。城镇化的物质表现形式是农业用地转化为城镇建设用地,而目前惟一的途径是国家征用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之转化为国有土地。在这个过程中,农民获得的补偿尚不足以构成其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资本积累。鉴于此,可以在城镇扩展过程中,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保留其土地所有权,并相应探索建立规范完善的农村土地租赁市场和经营权股权化制度,真正从资本意义上实现其土地所有权,使农民从简单依靠劳动力走向资本(土地)、劳动力兼有的就业转化,推进城镇化减少农民。此外,加快户籍、用工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和劳动力市场,也是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措施。
信息来源:农民日报 (2004-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