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进入城市和农村互动改革阶段
始于1978年的农村改革,至今已经历26年风雨。针对农村改革不同时期面临的问题和阻力,中央先后制定出台了6个“一号文件”。
1982年1月1日,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正式颁布,这个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
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这个文件从理论上承认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一号文件。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
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即第四个一号文件。文件取消了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
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1986年农村工作的部署》,即第五个一号文件。文件针对农业面临的停滞、徘徊和放松倾向,强调进一步摆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以上五个“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用名词??“五个一号文件”。
今年1月,中央下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一号文件。 专家表示,1986年以来,我国进入城市改革阶段,而第六个“一号文件”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的改革进入城市和农村互动改革的阶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部副部长谢扬说:站在一个全局角度上重新看待我们的“三农”问题,我们实际上走的路就是要城乡改革互动,但过去这两个都是孤立的,农村搞农村的,城市搞城市的,这预示着我们单纯讲农村改革也不行,单纯讲城市改革也不行,必须改革和发展互动,城市和农村互动才可能把国民经济的整个全局性调整和发展走上一个良好的发展轨道上。
信息来源:央视《经济信息联播》 (2004-02-11)